联系人:
所在地:
新农药创制研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农药的分子设计是其最核心的技术,而农药活性小分子与作用靶酶之间的选择性相互作用研究是获得高活性先导结构的关键。该项目围绕三个方面:(1)若干农药靶酶与农药小分子探针的相互作用;(2)突变靶酶与农药小分子探针的相互作用;(3)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理解授—受体相互作用的农药分子设计及构效关系开展研究工作,在农药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测定单取代磺酰脲类除草剂92825与拟南芥AHAS酶的复合物晶体结构,阐明单取代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独特作用机制。单嘧磺隆作为新的绿色除草剂,获得了国家新农药三证并准许进入市场,成为我国自主创制的第一个正式登记的除草剂品种。建立了以AHAS为靶标的除草剂分子抗性的研究模式;通过对高抗病毒活性天然产物娃儿藤碱B的抗病毒机制研究,发现一种新的抗病毒作用机制;发展了农药分子设计的DFT/QSAR理论,建立描述立体效应的一般化DFT参数,并将DFT/QSAR方法拓展到活性分子的药效构象分析。针对农田中高频发高抗性W574L AHAS酶突变体,提出基于“构象柔性度分析”的反抗性分子设计策略,首次成功设计反抗性除草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