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项目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类似油色谱法及其三比值法的基于气体组分分析法判断CT典型缺陷、故障及其类型的判断方法及流程,并在461起实际运行案例中成功运用,累计发现12起缺陷。通过该方法,可以发现传统电气手段不能发现的设备缺陷,可带电进行测试,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可有效地杜绝设备的带病运行。科研成果丰硕,形成了2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3项企业标准,其中2项形成了报批稿,4项形成了送审稿,2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本项目共发表科技论文15篇,其中EI收录10篇(全英文文章7篇);应用成果数12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项目创新点及成果 1)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基于气体组分分析及其比值诊断CT典型缺陷、故障及其类型的判断方法及流程,运用该方法,3年来成功判断了12起GIS故障和缺陷,有效降低了电网运行风险。 2)研制了可内置多种缺陷的500kV CT模拟实验平台,在对典型CT进行电场仿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CT故障确定了模拟缺陷的类型与位置,首次在500kV SF6 CT实体上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故障模拟试验。确定了SF6气体分解产物组分、含量与CT内部故障类型的对应关系。 3)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氦离子色谱法定量分析SF6分解产物的方法,可以同时测定14种SF6分解产物,检测灵敏度达到ppb级,为CT设备故障识别提供有力手段。 2.项目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成果可运用在所有CT设备中,自2009年开始陆续应用于广东电网19个地市供电局,避免了突发电网事故的发生,避免了近1.97亿元的间接经济损失。 如果该项目成果可以应用到整个南方电网的CT设备,乃至全国所有的CT设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会更加显著。 3月15日,该科研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整体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