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该项目《吉林省优质肉鸡健康养殖配套技术研究》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厅2009年下达,编号20090240,由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承担。 2、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 2.1技术原理 本项目首先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筛选出了适合北方地区饲养的优质肉鸡品种—麻鸡、芦花鸡和黄鸡,建立了“南繁北养”的饲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优质肉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营养标准和饲料配方,在饲料中应用了基因工程鳌素抗菌肽制剂,制定了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技术规程。采用荧光定量RT-PCR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胸肌样品进一步研究,阐明了H-FABP基因在三种优质肉鸡品种胸肌中的表达水平差异,证明了鳌素抗菌肽制剂对提高生产性能和肉鸡品质具有促进作用。 2.2性能指标 2.2.1项目研究实际达到的指标 84d公母鸡平均体重1.84公斤,料肉比2.71:1,成活率99.12%,饲料利用率提高7.17%。出栏日龄为110天,公母平均体重2.50公斤,料肉比3.04:1,出栏成活率98.68%。 2.2.2已发表论文7篇,待发表1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2.2.3建立环保、生态优质肉种鸡养殖示范场1个。 2.2.4建立环保、生态优质商品肉鸡示范场1个。 2.2.5自09年以来提供优质肉雏鸡498万多只,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与示范,累计出栏肉鸡486万,使每只肉鸡经济效益平均提高1.89~11.53元,群体出栏肉鸡增加效益900多万元。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该成果的创造性是建立了“南繁北养”的饲养模式,充分利用北方优越养鸡资源,合理配置南北资源,为了进一步降低优质肉鸡饲养成本,增加养殖者收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该项目通过对对芦花鸡等三种优质肉鸡生产性能以及免疫器官指数等指标的比较,对筛选出适合吉林省发展的抗逆性强优质肉鸡品种,达到促进吉林省优质肉鸡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通过比较H-FABP基因在三种优质肉鸡胸肌中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研究H-FABP 基因与肌肉品质的相关性奠定基础,旨在为北方优质肉鸡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尤其通过对抗菌肽制剂的深入研究,筛选出环保饲料添加剂,对改善了养鸡环境、提高鸡肉产品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该项目研究成果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3年来长春市北方种鸡场向养殖户、肉鸡养殖小区、肉鸡场共推广优质肉雏鸡498万多只,并且这一研究成果在北方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不仅对科学指导优质肉鸡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建立环保、生态优质肉种鸡养殖示范场、商品肉鸡示范场各1个,饲养优质肉种鸡父母代8千套,共出栏商品优质肉鸡6万余只。110日龄优质肉鸡平均体重 2.22千克以上、料肉比2.94:1~3.15:1、成活率96.21%~98.21%。通过本成果示范,累计出栏肉鸡486万只,增加经济效益900多万元。 应深入开展抗菌肽对提高肉鸡生产性能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