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隆林山羊是广西地方品种,性成熟早,耐热耐湿能力强,耐粗饲,易于放养与圈养;肉质细嫩味美,但由于近年来广西对山羊品种选育和改良工作重视不够,近亲繁殖严重,导致品种退化严重,初生重小,生长发育缓慢,体型小,产肉率低,泌乳性能差,羔羊缺奶严重,养殖户投入大,经济效益低,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引进努比亚优秀种羊进行杂交选育。努比亚山羊生长快,产肉多,体型大,繁殖力强,耐粗饲能力差,只能圈养不适合放养。以隆林山羊为母本,努比亚山羊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对父母代及F1代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对F1代进行转录组测序,以期筛选出影响隆林山羊和努比亚山羊产肉量、肉质及繁殖性状的目标基因,为进一步培育高产肉量、多胎和肉质好的广西黑山羊新品系提供依据。2016年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下达了广西水产畜牧科技推广应用项目“广西黑山羊品种选育及新品系培育技术研究”项目(合同编号:桂渔牧科201633013)。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承担实施,负责总体规划、设计,技术方案的制作和具体实施步骤,监督管理及相关部门的分工、协调,项目材料的整理与总结。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全基因组重测序是对基因组序列已知物种的个体进行基因组测序,并进行差异信息分析的方法。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快速的进行资源普查筛选,寻找到大量的遗传差异,实现遗传进化分析及重要性状候选基因的预测。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有助于快速发现与动植物重要性状相关的遗传变异, 缩短分子育种的实验周期。转录组测序, 即从总RNA中富集出单链mRNA经反转录得到双链cDNA,而后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在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物种中,可将RNA-seq结果与基因组DNA序列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到基因表达、可变剪切、基因结构优化、新基因发现等分析结果。项目经过实施,构建了7个育种群体,完成努隆杂黑山羊新品系杂交选育,形成努隆杂黑山羊基础育种群,在肉用黑山羊选育研究中居国内领先水平;建立了隆林山羊、努比亚山羊和努隆杂DNA库,并进行了基因组重测序;建立了隆林山羊和努比亚山羊杂交后代的骨头、脂肪、肌肉、肝脏、乳腺和皮肤的RNA转录组库,进行了高通量测序;结合信号选择和等位基因差异表达技术,筛选到影响山羊产肉、肉质、繁殖等性状的40个具有重要功能的目标基因。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项目利用比较基因组学、转录组测序、家系构建和表型测定、杂交和等位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等多重技术确定候选致因基因,并进一步通过实时定量PCR进行实验验证,为广西黑山羊新品种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项目构建了7个育种群体,完成努隆杂黑山羊新品系杂交选育,形成努隆杂黑山羊基础育种群,选育核心群母羊初生羔羊平均体重2.78 kg;3 月龄公羔平均体重18.20 kg,母羔15.86 kg;周岁黑山羊公羊平均体重43.80kg,母羊36.7kg,选育的新品系外貌与体形均有明显的改进。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杂种优势利用是畜禽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畜禽生产中被广泛利用,在畜禽遗传改良中也是广泛使用。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畜禽主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检测和研究,已成为畜禽品种改良及培育新品种的新途径。本项目采用常规育种方式和分子育种方式相结合,筛选到影响山羊产肉、肉质、繁殖等性状的40个具有重要功能的目标基因,并构建了携带分子标记的核心育种群,现已完成了努隆杂黑山羊新品系零世代群选育群,开始了群体继代的选育,选育的新品系外貌与体形均有明显的改进,繁殖性能、肉用特征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利用常规育种方式与分子育种方式相结合培育畜禽新品种,技术可靠且成熟,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5.1应用情况 项目联合广西扶绥广羊农牧公司、广西地保利农牧有限公司、广西田阳良农农牧有限公司和广西大化满地种羊场4家自治区级山羊种羊场为重点,建立由核心场、扩繁场、专业养殖户三级构成的新品系繁育体系,构建了7个育种群体,分别为纯种努比亚山羊群体、纯种隆林山羊群体、努隆山羊核心育种群F1、努隆山羊基础育种群F1、携带分子标记的核心育种群 F2、努隆山羊基础育种群F2,经过F2代的多次横交固定性能测定并进行选育,现在已经完成努隆杂黑山羊新品系零世代群选育群,开始了群体继代的选育,目前已完成1 个世代的选育,选育群基础母羊达1000只,选育的新品系外貌与体形均有明显的改进。 5.2存在问题 山羊的选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本项目通过基因组重测序、转录组测序等方法筛选到了40个重要的候选基因,并构建了携带分子标记的育种核心群F2,联合广西区内黑山羊育种企业构建了7个黑山羊育种群体,但由于资金有限,未能将基因芯片运用于黑山羊新品系上,只能利用性能测定等初步结果进行山羊选育,效率较低。建议上级部门在项目申报和资金上给予更大的支持,使得科研成果能够切实用于生产中。 6.历年获奖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