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研究内容: 1、开展我国主要产区黄精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研究。 2、质控方法研究与产品质量标准建设。 3、研究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对核心基地进行智能化管控,实现生产栽培过程、产品质量溯源的全程智能化控制。 (二)技术关键 1、针对当前黄精不同用途, 综合考虑“质”、“量”因素,开展黄精品种选育工作。 2、以国家药典标准为评判基础,从药材个体因素、生态环境因素、人工干预 因素三个方向系统研究与考察可能参与药材质量形成过程的一系列影响因素, 剔除无关因素,保留关键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制订和优化相应的质量控制手 段和基本参数,最终形成规范化操作规程(SOP),建立起面向生产、加工及销售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三)技术路线和创新性 本项目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种源适生地、良种选育评价、规范化栽培等方面来解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问题,为后续产品的开发提供资源 保证,进行良种选育;在产品研究时,从提取物工艺、质量研究一直到产品的生产工艺筛选、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以及产品的综合应用研究综合进行,采用的技术设计严谨全面,在研究技术与设计上有创新。除采用常规的含量检测方法评价内在质量外,本项目引入机器视觉等新技术对黄精及饮料的内外在质量进行评价, 依据内外在质量相结合进行质量综合评价。 在理念上,本项目以“绿色中药,有机种植”为理念,提倡黄精种植不使用除 草剂、杀虫剂、激素等,而是采用物理除草、物种套作、有机肥料、生物驱虫 等环保方式进行替代。黄精的研究可为其它中药“绿色、环保”种植、产地加 工等提供借鉴。思路上,“质量评价与规范化种植”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从黄精的生长、采收以及加工等环节控制其质量,提高质量标准,有利于规范种植,促进生产技术的提升。在应用创新方面项目集成有智能化水肥一体化方案。 (四)实施方案(含合作分工) 公司与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原四川省中药学校)、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为技术依托,在黄精工业化生产及加工储存综合开发利用上获得成熟的技术成果。可为黄精规范化生产提供技术保证和硬件支撑。本项目的基地建设上,采用“公司+示范园+农户”的运作模式,通过黄精中药材示范园建设,带动当地农户发展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带领周边农户脱贫致富,使蓬安县中药材产业走向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的道路。 本项目承担单位为大生农业公司,负责黄精基地建设及产业科技链的技术集成,合作单位为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合作,其负责进行技术研究方案制订及技术指导。能保证本项目研究目标的完成。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本项目研究落实于产品产业链实际情况,本着质量为上的研究理念,从黄精的生长、采收以及加工等环节控制其质量,提高质量标准,有利于规范种植,促进生产技术的提升,提高其竞争力。 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实施小组认真按实施方案,科学规划,精心管理,在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完成了任务书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在黄精质量、产量提升研究方面,仍然需要进行持续研究,只有产量、质量提高了,产业效益才能更上一层楼,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抓好科技创新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南充丘陵山区黄精健康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科技与经济持续发展;加大科技经费研发投入,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