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19688]秦巴山区植物群落与植物资源调查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重点项目“秦巴山区生态群落与生物种质资源调查”(2007FY110800)。是在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研究、调查薄弱的背景下设立的国家科技计划。 2、研究目的意义 围绕秦巴山区植物群落和野生经济植物种质资源开展系统调查研究、科学数据集成以及实物标本资料的汇交、数据库建设等开展工作,补充和丰富该区域关于植物资源、植物群落、环境因子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为开展生物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植物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系统的数据支撑。 3、主要论点与论据 研究在陕西省山阳县西南部石灰岩山地峡谷调查到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 (Oliv.) Sleum.)分布,为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发现了一新记录科-茶茱萸科(Icacinaceae),也将该科物种分布区向北扩大了近2个纬度,对于研究秦岭植物区系中热带成分的起源及其向北扩散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建成的“秦巴山生物资源数据中心”及形成的7个数据集(84GB),是迄今最为全面的秦巴山植物与生态资料数据库。 委托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N04)查新结果表明: 本研究成果是针对整个秦巴山区植物区系的系统研究,以及新的植物分布记录科、属成果。是对秦巴山区大范围的群落类型、群落结构、空间分布最为系统详实的普查和研究。是就秦巴山区野生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珍惜濒危植物的系统调查、综合评价的研究和报道。是针对秦巴山区气候变化及人为活动对该地区降水分布、趋势的影响及与植物群落类型和分布关系等的研究和报道。 4、创见与创新 ① 项目研究是继《秦岭植物志》出版30年来,又一次较为系统、全面的秦岭大巴山区域的植物资源调查、标本收集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在秦岭地区发现植物新记录科1个,新记录属11个,新记录种(变种)6个,发表新变型1个。增补了《秦岭植物志》11科55属82种植物,修订完成《秦岭植物志增补:种子植物》,至此秦岭山脉地区的植物种类达164科、1052属、3839种;发现和记录秦岭地区各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达27科、75属、319种,较之《秦岭植物志(第二卷)》增加了3属38种(含种下等级),出版《秦岭植物志第二卷(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② 首次完成该区域1612种药用植物、284种野生观赏植物、以及能源植物、纤维植物等的调查、分类和评价。完成44种国家级、12种省级珍稀濒危植物的系统调查和资源状况分析。 ③ 针对秦巴山区植物群落开展了迄今最为系统的调查研究,共完成726个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涵盖14个植被型、 216个群系(群丛)的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层次结构、生境条件和空间分布等。 ④ 首次较为系统的收集和整理了秦巴山区气象、土壤类型、水文、DEM等数据。建立了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秦巴山区生物资源数据中心”及其网站,包括秦巴山区植物标本数据库、秦巴山区植物图像库、秦巴山区植物群落空间布局数据库、秦巴山区环境因子库和基础资料文献资源库。这7个数据集于2014年12月按照科技部统一要求汇交至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已于2018年1月开始数据开放共享,为今后开展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植物群落、环境演变等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基础数据。 5、成果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成果主要的体现形式为论文、志书、专著、数据库,以及能够查阅的植物标本,尤其是汇交至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7个数据集,数据质量严格按照《标本馆手册》和国家标本平台(NSII)颁发的标本数字化技术要求和国际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实地采集、制作和数字化;所有群落调查数据是根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规范》和项目要求,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方法进行调查;所有基础数据,均通过审核和验收。各种志书及专著是在本项目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由专业人员编写完成,并通过了相关领域专家的审定。 因此,成果技术成熟,可适用于全国范围乃至国外从事秦巴山区研究的机构和人员,也能够应用于当地行业部门、政府部门。数据开放共享,不存在安全问题。 6、经济效益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项目是以植物资源、植物群落调查为重点,其主要目标是提供基础调查数据,属公益性研究和成果,无明显的经济效益。项目共发表论文69篇,其中SCI收录3篇,CSCD收录66篇,他引累计316次,出版志书、专著5部,他引44次。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中涉及本项目的数据于2018年1月才开始开放、共享,目前仅有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引用项目提交的相关数据。 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产生的科学数据不仅可以为该区域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水文学、植物资源利用等多学科研究服务,也可以为行业部门、政府部门提供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和决策参考。显然,成果数据在决策参考方面的应用明显不足,应该进一步加工数据、加大数据共享的范围和应用前景介绍,使科学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7、历年获奖情况 无。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