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研究和探索在不影响电网设备运行或尽量少影响的情况下,通过精确的在线监测以及日常带电检测等技术获取的设备相关运行信息,通过结合数理分析算法,对设备状态进行量化评价,并以此作为安排制定检修计划的决策信息,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设备检修造成的停电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充分体现了电网设备状态检修的智能化、自动化、动态化,提高状态检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系统基于GPMS平台,结合图形建模、拓扑分析,实现对配电网设备及其下属单元依据实际运行方式做有效的状态评估;整合大量生产数据,实现状态评价的完备数据支撑;实现人工、半自动、全自动三种状态评价方式;基于实时运行的在线监测系统,引入全自动的动态评价功能;建立灵活、智能、自动化的状态检修业务平台。基于GPMS系统平台,应用状态监测优化配网设备的检修策略,重点建设如下内容: (1)建设配网状态监测数据的集成,将分散于各个相互独立的监测系统的数据汇总至本系统中,并建立于与配网设备的匹配关系,并进行配电设备状态的智能评价。 (2)将状态监测数据配与设备台帐、巡视、缺陷数据的有机结合,方便用户对整体把握设备运行状态,了解设备检修、故障等关键事件的前后运行状态,形成配电设备检修策略的智能评估。 (3)开发掌上设备的巡检、评估等功能,实现现场检测、现场评估设备状态。 (4)根据状态监测数据和投运信息,对设备状态的量化评估。以系统自动量分评分为主,人工稽核为辅。 (5)根据状态评估结果对检修策略提出决策建议,优化检修时间点、设备范围等多项内容,支持检修工作的具体实施。 系统在研发成功后,已投入实际福建省配网生产使用。利用GPMS收集来自多个监测系统的反应设备健康状态的信息,评估设备的健康状况,对状态劣化和趋势不良的设备及时发布状态预警消息,提出检修决策建议,并制定经济合理的检修计划,实现了配网设备状态评估的自动化和检修管理的信息化。经过对使用期间状态检修实施所带来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提高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分析、对厦门市配电网设备检修管理提升进行工作效益评价,比较需要的投资与减少的检修成本、停电损失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工作效益、经济效益,特别是通过有效评价减少检修次数,延长设备寿命、减少检修成本和停电时间,经济效益显著,充分体现了厦门配电网设备智能诊断和检修项目的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