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中育1211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高产育种新材料创制与新品种选育“(编号:2017YFD0100705)项目资助的基础上,经过多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 中育121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高产育种团队用抗病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中育12号做母本,综合农艺性状好、矮杆的矮抗58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一种小麦改良系谱选择方法“(国内独创的穗穴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该品种2017年通过了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7006。2018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80035。已申请品种保护,品种申请号20151513.7。其抗病、抗寒性和抗倒伏能力突出,有望在黄淮南片麦区大面积推广。 1、稳产性和广适性突出 中育1211产量三要素协调,亩穗数38-43.5万,穗粒数33-35.4粒,千粒重43.5-45克。2014-2015年度参加冬水组区试,平均亩产548.3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02%;2015-2016年度继续试验,平均亩产545.1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6.31%。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9.8千克,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6.28%。中育1211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茬种植。 2、综合抗病性、抗逆性突出。 综合抗逆力强,高抗条锈病;抗干热风,叶片功能期长;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寒性(尤其抗倒春寒)好。 3、育种方法先进 中育1211是采用独特的穗穴改良系谱法(“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育种技术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其抗病和抗倒伏能力突出,通过建立规模化的良种繁育和示范基地,开展了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和高产攻关研究,有望在黄淮南片麦区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