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该项目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主要研究了我国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的气候条件及不同低温方法对储粮温湿度的影响以及储粮温湿度的变化规律;不同区域采用各种低温技术的可靠性、有效性、经济性;低温储粮与粮仓隔热保冷的关系;不同低温储粮技术及不同粮温回升速度对储粮品质的影响及低温储藏延缓粮食陈化的效果;适用于低温粮仓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及经济性等。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该课题首次将低温储粮技术与储粮生态区域类型联系起来,使低温储粮技术能更好地实现其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研究开发出了适用于浅圆仓的具有在夏季能进行外环谷冷通风、秋冬季节外环机械通风的系统。该系统可满足大多数浅圆仓处在较明显冷心的情况下进行外环通风的需要,使冷空气只沿着四周仓壁内侧流动,可避免冷粮层升温和处理费用增加。利用已具备的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实现平房仓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自动化控制,建立了通风的智能化体系,使低温储粮技术的实施更科学、简便、有效。研究开发出了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仓型、不同低温技术的低温储粮计算机专家系统。该专家系统不仅提供了大量低温储粮的相关知识,还可根据具体的储粮条件提供低温储粮的决策支持。起草了《低温储粮技术规程》,为我国低温储粮的规范化提供了依据。研究开发了一种移动组合式机械通风机组及自动控制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未配置机械通风系统的老式仓房的通风问题,同时满足了某些大型仓房机械通风可能出现的不均匀性及局部通风的要求。通过对已有低温储粮技术的可靠性、可行性、实用性、经济性的综合评价,提出我国典型储粮生态区低温储粮的优化集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