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成果来自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计划项目(编号BS2011CL010)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编号J11LA59)。本项目按照仿生的原理,以具有生物活性的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及壳聚糖为原料,综合利用羟基磷灰石良好的骨传导性、丝素蛋白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壳聚糖良好的降解能力,构建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的硬组织修复材料。研究中首先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复合粉体,然后利用全水工艺,采用粒子沥滤结合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复合支架材料。所得复合支架材料内部充满大量的宏观孔洞,孔的形状多样,但以近圆形居多,孔径为100-300μm,孔与孔之间相互贯通。京尼平交联的支架材料具有自发荧光特征,能够对生物材料在体内的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同时支架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较低的毒性,利于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与生长。项目依照组织工程骨复合体三要素(支架材料、种子细胞、信号因子)的原则构建新型组织工程骨,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VEGF基因转入BMSCs中,然后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将VEGF基因转染BMSCs植入HA/SF-CMCS复合支架内得到组织工程骨,通过兔桡骨植入实验评价其修复性能。项目成功获得了一种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强度适中、降解速度与成骨速度匹配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构建了一种新型组织工程骨,提高了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成功实现了材料的降解速度的定性控制。项目为研制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替代材料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为提高组织修复与愈合质量与速度提供新的思路,其研究成果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依托本项目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关键技术已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EI收录5篇,核心期刊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