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项目研究了低温环境下过冷水滴的接触角、滚动角、热效应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表面理化特性、表面构造与覆冰粘附强度的关联性,并验证了新型疏冰涂料的防覆冰的效果。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利用超憎水表面防覆冰可行性研究 对超憎水(或称荷叶效应)过程的实质与防覆冰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典型表面水凝结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研究了低温条件下超憎水表面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研究了荷叶表面的结构以及在低温条件下的变化,并通过人工污秽试验,证明超疏(憎)水表面虽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但无法阻止覆冰的形成。 (2)冰低粘附力涂层防覆冰可行性研究 对表面物理形貌、材料元素构成与冰粘附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试验,研究了PDMS的用量对冰与表面粘附力大小和材料本身强度的影响,添加颗粒粒径大小对憎水性迁移的影响,提出了与冰具有低粘附力涂层的设计要点。 (3)人工气候室(箱)试验 通过进行人工气候室试验,证明了超憎水表面不能阻止覆冰过程,目前所认识的材料与冰之间的粘附力远远大于冰粒自身重力,因此利用超憎水表面和冰低粘附力涂层来防覆冰不可行。 在理论分析和人工气候室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试验。2010年12月底至2011年月中旬,在昭通110kV桃洛熊线某段线路上进行了现场试验,将HTV+20%PDMS涂层涂覆在一串绝缘子上,以考察涂料防覆冰效果。经过覆冰期的连续观测发现:初期HTV+20%PDMS涂层对覆冰确有一定的抑制和减缓,但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和环境湿度的升高,覆冰速率和覆冰量急速提高,一段时间后,与空白绝缘子的覆冰情况无差别,证实了理论分析和人工气候室的试验结果,从憎水性和低粘附力的思路来研究防覆冰涂料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