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⑥历年获奖情况。 柑橘是重庆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柑橘榨汁企业的主要副产物柑橘皮渣占柑橘鲜重40%-60%,鲜渣容易腐烂变质,直接送往垃圾填埋场生成的渗滤液较多且腐臭难闻,处理难度较大,垃圾场不愿接收。市场上的食用菌大多以棉籽壳为主料栽培,但棉籽壳供应紧张且受地域限制,广大菇农缺乏理论知识,依赖经验,不愿冒风险去尝试新的栽培原料。 本成果以柑橘皮渣为主料,利用微生物固体发酵的原理选择袋装方式栽培平菇、猴头菇,栽培的平菇猴头菇多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高于市售平菇和猴头菇,平菇的产量能够达到棉籽壳栽培的产量。 以栽培食用菌的方式资源化利用柑橘皮渣,处理周期2-3个月,柑橘皮渣的大量成分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包括水分),省去了一般处理方式中烘干这一高能耗程序,采菇后少量的基料生化性质稳定可以直接用作饲料或有机肥,避免了二次污染,而且工艺操作灵活,易推广,可由农户承包,也可由企业自建加工厂房。因此对柑橘加工企业而言,用生产食用菌的方式规模处理柑橘皮渣是一种环保、低能耗、易推广的新方法,可行性强。该成果也为柑橘种植、加工园区菇农开拓了新的栽培原料,项目的成功实施具有首创性。 目前项目已经通过中试,中试规模约1800袋,平均每个栽培袋出菇约660g,按现在批发价3~4元/500g单价计算,每袋可收入约4~5.3元人民币,根据中试用料及用工情况估算从配培养基到栽培袋接种完毕每袋成本约1.6元,每1.7kg的柑橘皮渣可获利 2.4~3.7元。按一个中等规模柑橘果汁加工企业每年产10000吨皮渣计算,可以加工平菇菌包580万包,按损失率(染菌破包等)5%计算,每包获利2.5元计算,10000吨的皮渣可获利约133万元。以栽培食用菌的方式处理柑橘皮渣利润非常可观。中试取得了预期效果,如果再优化场地的栽培条件,平菇产量还有提升的空间,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扩大应用。 项目组成员已经发表相关科研论文3篇,依托此项目达成 了与重庆三峡建设集团的横向合作项目1项,项目负责人指导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