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属于智能变电站设计、试验、运维技术领域。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高度集成、设备先进智能、信息交互抽象,对变电设计、试验、运维的模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智能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难题:设计上未形成覆盖全电压等级的典型设计和可视化设计软件;试验中缺少新设备试验方法和专用工器具;运维模式陈旧,配置文件管控手段不足。这些问题导致智能变电站设计标准化程度低,现场调试速度迟缓,运维检修效率不高。 针对上述难题,项目组从国家电网公司首座220kV智能变电站西泾变开始,历经近8年的技术攻关,在全电压等级标准化设计及软件、电子式互感器等新设备现场试验方法及专用工器具、就地智能设备电磁骚扰测量及防护技术、二次系统可视化主动运维技术、配置文件全过程管控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制订了一系列国家及行业标准、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和工器具。 ①首次规范110(66)kV~750kV全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的典型设计,建立虚回路和物理回路可视化设计体系,开发基于AutoCAD的虚实融合图形化设计软件并在电力行业推广应用,解决长期以来智能变电站设计表达方式不统一的问题,为智能变电站标准化设计提供实践依据。 ②提出从电子式互感器到智能设备、从厂站端到主站端的“全环节、整间隔”现场调试方法并开发成套试验装备,历经数十座次电磁骚扰现场实测,掌握就地设备受电磁骚扰水平并提出防护措施,提高智能变电站建设效率和质量。 ③首次提出光纤回路物理建模方法,融合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标签技术,实现虚拟信息的“实物化”,支撑移动、便携运维,提出基于多维信息综合分析的二次设备健康状态评价和主动运维技术,推动检修模式由“经验检修”向“智能检修”转变。 ④攻克配置文件可视化、比对、管控等关键技术,开发适用于设计、试验、运维全环节的集成配置工具,统一各厂家设备回路描述文件(CCD),有效保证配置文件的全过程“可控、在控”。 项目获发明专利授权19项,获软件著作权7项,编制国标2项、行标和企标10余项,发表SCI和EI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专家鉴定认为,项目解决了智能变电站建设过程中二次系统的方案设计、试验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多项难题,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项目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500kV天目湖变、220kV西泾变等60余座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试验、运维环节,其中500kV常熟变获国家优质工程奖、500kV天目湖变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项目成果通过技术交流、资源共享、技术支持等方式为国网、南网的多座智能变电站建设和运维提供技术支撑。项目成果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2.5亿多元,随着成果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将产生更加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构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试验、运维技术体系,从技术研发、试验调试、工程应用方面推动了智能变电站技术进步,对提高变电站建设效率和电网运行稳定性具有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