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自选项目。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技术原理 水陆两栖立式离心泵不仅能在干燥的地面上工作,而且能在潮湿的环境中甚至水下正常运行,具备陆上水下两栖运行的功能,解决了泵站设备受水位变幅的影响,可在河边取水工况复杂的地方建站的同时,节约大量的土建投资。 2、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装机容量 37kW 流量157.35m3/h 扬程 50.50m 效率 69.30% 噪音 79.75dB 振动 1.6mm/s 转速 1450r/min 汽蚀余量 2.25m 三、技术的创新性与先进性 1、创新性 结合江河水位变幅较大地区机电灌溉中的技术瓶颈和建站运行经验,本项目研发的水陆两栖立式离心泵具有以下创新性: (1)本项目研发的新产品其“水陆两栖”创新思路打破了传统理论的局限和制约,使其不仅能在干燥的地面上工作,而且能在潮湿的环境中甚至水下正常运行,具备陆上水下两栖运行的功能,同时解决了传统地面离心泵受客观条件局限和传统潜水泵机组安装检修不便的两大问题,集两者的优势为一体,是农用水泵重大的技术突破和创新。 (2)本项目研发的新产品在电机配套上创新对地面泵电机由风冷结构改为水冷结构,抛开了干式电机的约束,解决了地面安装水泵水下运行的问题,并通过采用新型滚珠轴承式电机代替传统推力盘式潜水电机,大大降低了电机由于淤积烧毁的概率。 (3)本项目研发的新产品在结构上创新使用了上行环流热交换腔,通过泵运行产生的水流为电机提供冷却媒介,从而保证了潜水电机在地面以上运行时有足够的冷却水,此创新不至于温升过高而烧毁,有效地解决了潜水电机在水面以上运行的问题。 2、先进性 国内水泵厂家众多,但没有厂家开展 该项目类似的技术研究,方案理念的提出,属国内领先。国外美国、德国等一些制造业先进的发达国家的泵制造商都致力于提高泵效率和降低运行功率损失,但是可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在泵上的应用,将是21世纪泵业新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水陆两栖立式离心泵项目研究开发完成后,其研发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 项目对水陆两栖立式离心泵各技术方案均进行了可靠论证,并完成样机制作和试验等工作,性能测试试验证明,各项参数达到任务书要求。项目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和遂宁市安居区建设了2个推广示范点,现场应用表明,该装置运行可靠。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推广应用情况 到目前为止,本项目已经在芦山县、安居区等地实施了多套该装置,市场推广表明,该装置得到了市场认可。该装置技术成熟度高,能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 2、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人员结构、产业结构、运行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青壮年不断进入城市,家庭农场应运而生,土地流转政策不断完善,一大批有识之士将下一投资热点放在了农业产业中,一个欣欣向荣的农村长在向我们走来。 信息化、自动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灌站作为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必然要求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本项目的立题思想正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技术发展的趋势,必将为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3、推广应用前景 农村机电提灌设施是我省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是我省农业抗旱保苗促丰产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粮食安全的重大民生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性工程。省内提灌站众多,大部分运行已经超过30年,机组陈旧,效率低下,破坏严重,急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各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老提灌站技术改造,群众积极性也非常高,农用提灌站的市场需求非常大。 4、存在的问题 项目研发的水陆两栖立式离心泵是代替传统离心泵和潜水泵的新技术产品,新技术的推广还需要更大的投入,新技术的接受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还需更大力度的投入,目前项目在资金上存在缺口,让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标准化进程和推广应用进程处于瓶颈阶段。 新产品在身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瑕疵,在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还有待改进。 5、改进的办法 加大新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增设在示范点;加快新产品的标准化进程,促进新产品进入购机补贴目录;增加研发投入,解决新产品的自身问题,降低批量生产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