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电力系统作为居民和企业的主要用能形式,积累了大量的客户用能行为优质数据。电力大数据自身可直观反映企业经营、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等方面情况,而且能与其他领域的大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和融合应用,产出更高的社会经济价值。国网客服中心目前已采集用能相关数据达PB级,但也存在数据质量较差、元数据不统一、数据处理时效性差、数据并发响应能力弱等问题。综合考虑电力数据来源多、数据量大、外部需求变化快、应用场景多变等特点,自2016年起开展了“电力营销大数据关键技术及应用”工作,重点解决以上问题,挖掘电力营销数据价值,服务公司高质量发展。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通过面向时标分层的数据存储技术提高大数据存储空间利用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了运维成本的投入;通过序列集成噪声滤波器方法,最高有效改善噪声40%左右,提升了数据质量;通过新型集成学习算法,实现了对业电力健康状况的预测,提升了企业电力健康指数对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对客户户号和电话号码进行统一身份识别,将同一客户全部营销数据进行连接,确保分析的全面准确;结合电力数据真实、客观、持续等特性,合理进行算法选型和融合,开展大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共享安全技术,利用共享超市等渠道实现分析成果的共享应用,减少重复投资。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国网客服中心搭建了完整的客户服务数据分析平台,具备从数据接入、存储、加工、应用、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提升了电力数据存储和应用效率;汇聚了海量电力营销、采集用能和客户服务数据,全面建成客户基础信息库、客户诉求信息库、客户用电信息库、电力客户标签库和智能知识库等5大信息库;在对省公司户号和中心电话号码标示的电力客户统一身份识别基础上,开展对用电客户“知言、知行、知心”领域的全面感知;打造全网标签库、客户诉求、360度全景画像、渠道业务量预测、业务和服务风险识别与防控、营销热点事件协同服务等系列分析产品,对内驱动电力营销精益管理与提质增效,提升全网供电服务能力,对外支撑政府决策和金融增值服务,辅助社会经济运行形势判定和施策,服务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和中小微企业信贷获取。主要创新点如下: 创新点1:设计了“一平台、三中心”的平台架构,研发了客户服务数据分析平台,提出基于面向时标分层数据的数据存储及并行交叉处理方法,实现电网数据智能采集与监测、数据分布式存储和不平衡数据集并行采样,支撑了大数据分析应用。 创新点2:首创基于数据关联关系识别模型和新型集成学习算法开展电力营销数据加工处理方法,实现基于电力多维数据的精准趋势预测。 创新点3:首次构建完整的营销大数据应用体系,围绕政用、商用、民用,打造客户标签和电能指数等能力产品;建立电力客户标签体系,首次提出基于客户统一身份识别技术的多算法融合模型,建设了千余类客户标签识别客户特征和行为规律,建成客户标签库;围绕市场开拓、风险防控和个性化服务等业务建设40余项应用场景,发挥电力数据价值。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项目采用的技术和成果已在国网客服中心、天津等十余家省电力公司和电商公司应用,实施效果明显,技术成熟。目前主要适用范围是电力行业,未来可推广至所有与供电服务行业类似的公共服务领域。安全方面,按照国家及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对内采用权限管理、行为分析、访问代理,以及数据水印、数据脱敏安全多方计算、标识类数据不可逆加密、数值类结果指数化脱敏、维度类数据业务规则脱敏等技术,规范数据使用流程及安全策略;对外采用数据库防护、数据库审计、客户授权核验等手段。通过以上方式建立完善用户数据隐私保护机制,搭建安全防护体系。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电力营销大数据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历时4年,该项目成果在国网客服中心、北京、山西、湖南等十余家省电力公司和电商公司得到实际应用。对外方面,支撑工信部、发改委、海关总署复工复产分析、外向型企业分析等工作,累计报送300余份报告,促成小微企业征信评估及融资贷款数十亿元,并与电商公司、网上国网与广发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业务探索,将电能指数与金融信贷有机结合,预计年收入千万元。对内方面,通过构建数据关联关系识别模型,提升分析效率20%,降低分析周期50%,拓展分析维度超过400余个,每年均可为中心节约人工成本上百万元;通过客户诉求热点风险管控、省公司与中心重要服务事件协同服务实现中心与省公司的客户标签共享融合应用;通过营业厅大数据分析,科学评价窗口服务能效,精准识别客户分流适配渠道,优化裁撤营业厅上百个,节省服务资源优化与管理成本上千万元;过电力指数生成工具,提升公共支撑能力,避免重复性指标梳理、定义、计算、数据分析及处理投入,每年可节约成本数百万元;通过客户身份识别技术,开展电价执行异常识别和电费回收风险识别,服务营销精益化管理。 6.历年获奖情况 2020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