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水分胁迫后复水与氮素对春小麦光合及产量的补偿机制研究”(GNKJ-2013-11)为省农牧厅下达的科研任务。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主持,甘肃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完成。该项目通过春小麦开花后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复水与不同水平氮素互作配合处理方式下,春小麦氮素转移效率及地上部营养器官茎、叶、鞘氮素转移与运转效益及穗部籽粒全氮含量和生物学产量、叶片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光响应曲线、荧光指数等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功能叶旗叶中的丙二醛(MA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等为研究内容,通过项目组的努力,圆满完成了项目计划的各项任务和指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提升我省氮肥利用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取得的主要成果: 1、研究提出了干旱条件下旱地春小麦与氮肥配施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明确了调亏灌水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水分胁迫后复水与氮素对春小麦水分吸收和氮素转移效率的响应机制,揭示了水分胁迫与氮素对春小麦光合效能和功能叶旗叶衰老速率的影响水分和氮素配合-光合蒸腾-氮素累积-产量之间的关系。 2、在严重干旱下,小麦叶片丙二醛、脯氨酸等含量均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但在同一氮素水平下,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MDA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而脯氨酸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酸性转化酶活性呈现先增后减趋势。 3、随复水后生育进程的推进,春小麦Pn、Cd、Tr刺激超增效应出现了回落,趋向正常水平。 4、无论正常供水还是胁迫处理,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