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该成果建立了消防员机能监控指标评价体系,由客观测量指标和主观测量指标组成,客观测量指标包括:体力劳动能力(PWC170)、最大摄氧量、心率和血乳酸,主观测量指标包括: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热感量表和呼吸感觉量表。该成果在试验基础上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心率和血乳酸指标在评价实战化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上的作用明显,且两者数据间能实现互相支撑印证;2)PWC170、最大摄氧量指标能较好地客观评价消防员的身体机能状态;3)运动平均心率与训练结束后第一分钟血乳酸值存在着高度相关,今后可运用该两项指标推广作为评价消防员训练强度的有效方法;4)主观感觉值与客观指标间存在着极高的相关性,可将主观感觉量表推广作为消防员机能监控的一种简易手段。 该成果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可为消防员科学训练提供具体技术指导,将推动机能监控技术在今后消防员实战化训练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科学施训水平,提高训练效率,更好地保障消防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实战化训练时消防员的安全 通过对消防员训练时生理机能指标的监测来动态了解并评判其身体应激状态,在发现消防员身体处于异常状态时及时进行报警及干预,首要保证训练安全,科学避免消防员意外伤害的发生。 2、提高实战化训练的科学训练水平 开展实战化训练有助于加快消防部队战斗力生成,全面提升部队灭火救援战斗能力。在训练的方案设计上,除技战术训练应贴合实战需求外,还应当充分尊重人的生物性特征,不能过分超出消防员的身体承受极限。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是整个训练方案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其制定必须以消防员训练时的身体应激反应为依据,以客观的生理机能指标数据为基础,从而保证科学训练,实现训练效益的最大化。 3、为实战化训练考核提供技术手段 实战化训练的考核内容除业务技能、技战术之外,还应加入消防员的体能数据。现有的消防实战化训练考评体系,基本以业务技能的掌握程度、技战术发挥情况、设置任务的完成度和时效等方面进行人工考核,一定程度缺失了对消防员体能考核的量化评价。今后,可以通过生理机能监测系统的感知与监测,实现对消防员实战训练效果的评估。 因此,在消防部队强调严格训练、科学训练、安全训练的现实要求下,以训练理论为基础,满足灭火救援任务体技能需求为目标,运用生理机能指标实时监测、数据建模及分析等技术,可为提升消防部队的科学施训水平,实现训练效益的最大化提供技术手段和方法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