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项目《多媒体信息伪装技术在机密公文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获2006年九江市科技局指导性计划立项(九科字[2006]40号)。 由于因特网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出于安全的考虑,人们对机密公文的处理仍然是采用传统方式。现在已提出和实现了对机密信息进行加密传输,但是,密文易引起“黑客”的跟踪、破坏或获取。而新兴的信息伪装技术能使攻击者难以从公开信息中判断机密信息是否存在,从而能有力地保证机密信息的安全传输。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信息伪装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1)、提出一种基于图像伪装的机密电子文档安全交换算法。该算法采用神经网络,小波变换和信息隐藏技术,仅用一幅公开图像来完成机密电子文档的网络安全交换。设图像A是一副无关紧要的明图,在发送方,首先根据图像邻域像素关系建立BP模型,并计算出BP模型的输出;然后把输出信号和待传送的机密电子文档都变为具有冗余的变换域内的信号,再将这两个信号进行归一、编码处理后作加运算,运算后的结果连同BP模型参数、权值进行加密后隐藏到图像A中。最后把图像A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收到后进行反方向的处理就得到机密电子文档信号。 (2)、研究使用网络普通公文和图像或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掩护网络机密公文传输的有效方案。利用某种数学变换(如小波变换等)把网络普通公文和网络机密公文的冗余化信号进行伪装处理,再通过伪随机置换算法隐藏到某个图像或声音文件中,隐藏时采用三个随机发生器种子做为密钥,最后将图像或声音文件和普通公文传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利用密钥采用逆处理过程提取机密信息。并根据方案开发实用软件,软件可完成对网络机密信息的伪装和隐藏,能启动邮件发送或接收进程对伪装后的文件进行传输或接收。 性能指标:开发采用多媒体信息伪装技术处理机密公文的软件及5篇相关论文发表。开发的软件能保证机密公文安全的发送和接收,在接收端能完全正确地恢复密文。论文发表在计算机专业核心期刊及省级刊物上。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体现在安全性好,成果将神经网络、小波变换、信息隐藏、伪随机置换技术这些信息安全领域的新兴技术综合应用在机密公文的处理,实现了机密信息的安全传输和正确接收,改变了现有单一采用加密技术处理机密公文的局面,有效地克服加密易引起人们攻击的弊端。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技术比较成熟,可广泛地应用于政治、军事部门,还将涉及到商业、金融和个人隐私。特别是能促进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提高安全效率,从而有力地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发表的论文在网络机密信息处理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对信息安全方向的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开发的基于信息伪装技术的网络机密公文传输处理软件被九江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九江市浔阳区司法局和九江市庐山区政协等单位用于处理因特网机密信息的传输,反映良好。目前软件在易操作性上还略有所欠缺,以后须进一步改进,以增加软件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