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四川境内嘉陵江干流自广元至合川段总长646公里,是嘉陵江的主要通航河段,也是四川的水运主通道。自交通运输部“十五”重点建设项目嘉陵江梯级渠化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嘉陵江全江渠化工程正在逐步顺利实施,16个梯级枢纽已经建设完成或正在建设过程中,伴随着整个嘉陵江渠化工程的实施,嘉陵江整体渠化初具规模,通航条件大为改善,在航道条件改善的同时也带来了梯级渠化河流通航管理如何实施的全新课题,为此,根据交通部安排开展了《嘉陵江渠化河流智能联合调度管理系统开发研究》项目研究。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联合四川省航务管理局、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共同承担《嘉陵江渠化河流智能联合调度管理系统开发研究》项目。该项目包括三个专题,分别对嘉陵江渠化河流智能联合调度方案;渠化河流通航联合智能调度系统开发;嘉陵江渠化河流运输方式等进行研究。项目的承担和参加单位,充分发挥各参加单位的优势,共同努力,协同公关,从各个方面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进行了充分的保障,自2006年7月开始,至2010年9月截止,历时约四年,项目组按照交通科技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先后进行了船闸枢纽管理需求现场调研、嘉陵江航道现场调研、方案论证、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及运输方式深层次分析、船闸通航联合智能调度方案研究、嘉陵江通航条件研究、嘉陵江船型主尺度研究、系统测试实验室及现场测试、系统试运行、人员培训、资料整理、研究报告编写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完成了本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 本项目提出了全江渠化河流船闸联合调度模型,解决了多船闸船舶联合调度的问题。在借鉴总结现有船闸闸室排布算法优点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算法模型,提出了全新的船闸闸室排布算法,在计算效率及闸室利用率等方面均优于同类排布算法。此外,本项目通过运用船闸闸室排布动画显示技术,实现了船舶调度的动画显示,为提高船舶调度效率提供了辅助决策支持。并且,本项目运用微波射频识别技术,光纤、无线通讯综合传输技术,开发了嘉陵渠化河流智能联合调度系统,实现了船舶信息的实时自动获取及联合调度,解决了西部山区复杂地理环境和电磁环境下的船舶信息自动识别、获取及调度的难题,提高了船舶的调度准确性和调度效率。最后,本项目根据嘉陵江渠化航道特点,提出了确定干散货船型主尺度的基本思路和多种过闸船舶的编队形式。 项目研发成功后,联合调度系统不仅将用于嘉陵江全线16个船闸,而且会向澜沧江、汉江、京杭运河等航段进行推广。可以预见,船闸智能联合调度系统的研发和成果转化,能更有效地提升现有船闸的通过能力,更好地为交通运输服务,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