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工程资料,传统以纸质为媒介进行制作、签批、整理、归档的方式,具有共享难、查找难、保存难、效率低、纸张消耗大等弊端。为提升建筑业信息化水平,节能减耗,多省市纷纷开展建设工程资料电子化。 海迈电子档案平台在此背景下诞生,以工程项目为核心,连接各方责任主体的协同平台,实现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阶段的电子文件制作、签批流转、电子签章、保存、管理和归档。 研究目的与意义: 探究建设工程资料电子化的工作模式,开发建设基于云的电子档案平台,以工程项目为核心,连接各方责任主体的协同平台,实现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阶段的电子文件制作、签批流转、电子签章、保存、管理和归档等功能,解决传统工作模式在效率、资源消耗等方面的弊端。 主要论点与论据: 内业资料编制表格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50328)、《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11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CJJ/T180)以及《福建省建设工程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技术规程》(DBJ/T13-256)、《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管理规程》(DBJ/T13-56)、《福建省市政工程施工文件管理规程》(DBJ/T13-135)要求。 创见与创新: 海迈电子档案平台以工程项目为核心,连接各方责任主体的建设工程电子资料协同平台: 1、实现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阶段的电子文件制作、流转、签章、保存、管理和归档; 2、风险预警:解决人工排查文件是否错章漏章,耗时耗力且仍存在检查不到位的风险,保证内业资料编制质量。 3、自动化归档整理:解决人工整理方式耗时长且易出错的弊端,从而大幅度提升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归档整理的效率。 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1、社会效益 成果应用于各个建设工程项目,实现在线协同办公、无纸化的电子档案管理,方便档案的流转、签章和归档,节能减耗,并助力福建省建设行业向绿色化、信息化转型,逐渐告别高能耗、高浪费、高污染的产业特征 2、经济效益 成果应用于福建省实行建设工程资料电子化项目,市场占有率高达85%以上。 3、存在的问题:无 历年获奖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