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高核金属离子簇合物,因其结构的高度对称性,往往呈现出单核或低核金属离子簇合物难以拥有的特殊性质。本项目通过控制有机配体原位分解产生阴离子的速度,合成了系列高核稀土及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如41核双壳层Ln20Ni21、50核双壳层Ln20Ni30、108核四壳层Ln54Ni54、以及136核四壳层Ln60Ni76和60核双壳层Ln60等簇合物等。其中Ln60Ni76是目前报道的核数最高的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而Ln60则是核数最高的稀土金属簇合物。并探讨了金属簇合物的组装规律,研究了稀土及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的磁学性质及其构效关系。因此,该项目研究对于丰富稀土及稀土—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化学,拓宽稀土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至2010年4月,该项目发表了十余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包括Acc.Chem.Res.1篇,J.Am.Chem.Soc.2篇,Angew.Chem.Int.Ed.1篇。其中发表于 J.Am.Chem.Soc.(2007,129,7016)的研究论文被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和美国化学工程新闻(C&EN)作为Research Highlight进行了报道。发表于Angew.Chem.Int.Ed.(2008,47,2398)的研究论文被“NatureChina”作为Research Highlights。发表于Chem.Commun.(2009,4354)的研究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同时被“Chemical Science”作为Research Highlights。此外,因该项目取得的成果,成果申报的第二申请人孔祥建博士获得了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