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23783]利用多级生物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的修复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一、任务来源 “利用多级生物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的修复”属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编号PJ2006-50。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利用多级生物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的修复”主要用于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利用多级生物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的修复”主要通过将固定化微生物修复技术、水上农业修复技术、植物化感物质控藻技术及池塘底质改良技术四项水体原位修复技术进行分级实施和组合集成,对淡水养殖池塘的水体环境进行修复。其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对氮、磷和有机物等的利用,在促进微生物自身的生长的同时降低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含量;同时微生物竞争藻类生长的资源,使得水中藻类的种群密度有所下降。水上农业修复技术(即浮床植物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浮床植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而且,植物发达的根系能够为池塘土著微生物或外源添加的微生物提供固定化载体或基质,在根系微生物对有机碎屑分解和植物根系直接吸收营养盐的双重作用下,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植物化感物质控藻技术主要通过大型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分泌化感物质来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底质改良技术主要通过放养底栖动物,如螺蛳、贝类等,它们不仅能直接摄食有机碎屑,而且可以滤食藻类生物,从而间接降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并最终使水质得以净化。 三、性能指标 按项目合同要求,需要完成如下指标:①项目区池塘主要水质参数达到《渔业水质标准》;②排水达到农业部制定的《淡水池塘废水排放标准》,池塘实现零污染排放;③池塘生物多样性指数优于对照塘,病害发生率降低20%,平均产量提高15%;④多级生物修复技术的示范推广面积达1000亩;⑤新技术培训300人次;⑥发表学术论文2篇。 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项目严格按着合同计划进行,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合同要求的各项内容:①项目区池塘主要水质参数达到《渔业水质标准》;②排水达到农业部制定的《淡水池塘废水排放标准》,并实现了池塘用水的零污染排放;③池塘生物多样性指数优于对照塘,项目区渔药使用量较对照组降低40%,试验组鱼种成活率提高了11.30%,平均产量提高20.84%;④技术的示范推广面积达1510亩;⑤新技术培训380人次;⑥发表学术论文5篇;⑦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已授权2项。 四、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以及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关于采用PVC管做框架,直接在网片上种植空心菜的水上农业技术,国内外未见相同公开文献报道;关于采用立体弹性填料为固定化材料,外源添加有益微生物的方法,增加外源微生物在养殖池塘中的分布面积,从而提高微生物对池塘水质的净化效果的池塘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国内外未见相同公开文献报道;关于同时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水上农业技术、植物化感物质控藻技术(沉水植物对藻类的化感效应)、池塘底质改良技术(底栖生物对池塘底质的改良)对养殖池塘环境进行原位修复,形成多级生物系统,国内外未见相同的公开文献报道。 五、作用意义 通过多级生物系统对淡水池塘养殖环境的修复,一方面使养殖环境质量大大提高,池塘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要求,养殖用水实现零污染排放,节约了水资源;另一方面因养殖生态环境得到大大改善,致使鱼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投入品使用明显减少,保证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对提升生态养殖理念、改善现有养殖模式、保证淡水池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该技术应用后,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明显显现。 六、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利用多级生物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环境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2006年,我国淡水养殖产量达2148.31万吨,占水产养殖总产量(3593.95万吨)的59.78%;其中,淡水池塘养殖产量和面积分别为1494.51万吨和2531.05千公顷,分别占淡水养殖产量和面积的69.57%和42.06%,淡水池塘养殖对淡水养殖的贡献举足轻重。 然而,当前我国池塘养殖所采用的高密度、高投饵率、高换水率的传统养殖方式已经对养殖内外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成为制约池塘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发推广池塘健康养殖方式成为推进池塘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利用多级生物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环境修复技术能够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池塘养殖产量、水产品质量和养殖经济效益,具有高效、节水、绿色、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此其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本研究的所有结果都是建立在以异育银鲫夏花为主养鱼,同时配养适当花鲢夏花和草鱼夏花(每亩放养异育银鲫夏花10000尾,花鲢夏花2000尾,草鱼夏花1500尾)的养殖类型基础上的。由于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鱼类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和环境忍耐性,同时,不同养殖模式的池塘其自身的产污和自净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在推广应用本项多级生物净化技术时,水上农业、固定化微生物、沉水植物分别占池塘的面积和底栖生物的投放量,需要考虑具体的养殖生物品种、养殖生物规格和养殖模式。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