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我国是一个草原资源大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覆盖着2/5的国土面积,在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近年来,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等重大草原保护制度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16个省区开展了基本草原划定和保护工作,共划定基本草原面积2.07亿公顷,约占全国草原面积的52%。 基本草原划定是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基础性工作,以当前草原利用现状为基础,根据草原的面积和作用划定,对草原利用现状进行确认。随着基本草原上图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完成了基本草原上图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发工作,有效提升了草原上图作业队伍的工作效率和数据成果质量,节省大量项目时间及人力成本。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采用ArcGIS Engine技术,地理空间数据库(GDB)技术,C#语言 .NET框架,图论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空间二分-画家算法(BSP树),电子表格程序技术(Excel),树形结构、有序表、表的数组实现,面向对象方法(OO),草原类型的判断方法,对基本草原图斑进行划定,掌握项目区草地资源分布和管理状况。 性能指标:项目产品包括安装和卸载、表格拆分、匹配数据、调整面积、统计报表、面积汇总、系统帮助、GIS支持等功能模块。全部功能可正确实现并能通过测试;系统操作简单、业务结合紧密,界面直观、清晰,操作提示准确、易于理解,提供完善的系统帮助和用户指南文件,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在软件中实现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等功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3.1 技术的创造性: (1)采用ArcGIS Engine技术,实现了对地图进行放大、缩小、平移属性识别、测量距离等操作。 (2)采用图论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根据调整原则,对图斑面积进行调整。 (3)采用空间二分:画家算法(BSP树),对指定面积的图斑进行切割。 (4)参照树形结构、有序表及表的数组实现设计了平差算法。 (5)采用草原类型的判断方法,能快速详细掌握各县(市)、各乡(镇)、村委会基本草原类型现状及其变化,处理不同地区的草原类型划定。 3.2 技术的先进性:鉴于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来采集数据,基本草原上图数据采集系统具有操作简单、业务结合紧密等特点,用户只需按要求对基础数据做一定的规范化处理,便可完成业务所需的数据采集、信息录入和数据管理等工作,建立草原基础数据库,详细掌握项目区范围内的草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现状。通过这种手工结合软件的工作方法,可有效提升草原上图作业队伍的工作效率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为项目区开展农牧业功能区划、实现草原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成熟程度:本项目研发过程中解决了7项关键性技术,实现数据库与Excel表格的连接,对基本草原图斑进行划定,掌握项目区草地资源分布和管理状况。项目软、硬件通过云南省信息技术发展中心测评,检测性能达标,已在重大工程中成功应用。 适用范围:主要应用于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领域,已在云南省各县市区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示范效果,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安全性:在技术的设计、实验、应用等阶段以及技术产品使用全过程中,做好了技术的预测、评价、监控工作,技术对人员、设备、自然环境等都没有影响与伤害。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应用情况:2014年至2015年期间,我公司承担完成了云南省14个州(市)96个县(市、区)的基本草原上图工作,已服务大理市畜牧兽医局、福贡县畜牧兽医局、蒙自畜牧兽医局、古城区畜牧兽医局、洱源县畜牧兽医局、文山市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富宁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宣威市畜牧兽医局、香格里拉市畜牧兽医局、德钦县畜牧兽医局、巧家县农业局、贡山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等近百家单位。按各地区承包面积计算,完成的基本草原划定面积达15000多万亩。经济效益达到396.82多万元。 存在问题:该产品存在推广运用难度大的问题。今后我公司将加强宣传与引导,利用各种媒介对本项目产品进行多方面的宣传,面对面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传授技术、实地操作、培训等,扩大本系统的影响范围和深度。 6、历年获奖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