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其中种植机械化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难点。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机插育秧是关键环节。现阶段我国水稻机插育秧的主流方式是软(硬)盘毯状育秧技术,所谓毯状育秧,即在规格化的软(硬)盘里面装上育秧土或者育秧基质,然后播种育秧,秧苗长成后根系紧密缠结形成规格化的毯状秧块,可以整体取出来放置于插秧机上进行插秧。机插毯状育秧的关键之一在于根系紧密缠结形成足够强度的秧块,保证在起出以及装载秧苗的时候秧苗不会散,由于育秧土很重,为保证能够起秧装秧,秧块的规格是有限制的,一般为28×58cm或21×58cm,整盘秧的重量为3-6kg,以能够不散秧并能够人力操作,如此一来,在进行机插育秧时,需要总是添换秧块(一般每亩田需要20-40盘秧),用工强度很大。 如果能够育出质量轻的大规格毯状秧苗,则可以大大节省起秧装秧用工。为减轻质量,常规的思路有两种。一是减少育秧土用量,然而实践表明,为培育出素质优良的秧苗,育秧土层的厚度必须要达到3cm左右,因此,在现有技术上减少育秧土是不可行的;二是采用轻型育秧基质,这也是目前用的比较多的,然而,轻型育秧基质难以成块、易散,其用于机插育秧也只能是相对减轻质量,而不能增大秧块规格,因此,在进行机插秧时依然需要频繁添换秧块,用工强度很大。 本成果包括了一种水稻机插育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 将窝孔盘平放于育秧床上,所述窝孔盘盘底为若干纵横排列的窝体结构;B.将植物纤维膜平铺于窝孔盘底面上;C.将处理好的水稻种子均匀撒播在植物纤维膜面上;D.在种子上面均匀撒一层盖土。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育秧时,窝孔盘、植物纤维膜和盖土不仅共同创造了一个适宜种子萌发的优良环境,还共同创造了一个可以使秧苗获得稳定支持的环境。水稻种子萌发后,其根系可以扎透湿润的麻纤维膜,窝孔的存在使得秧苗根系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及充足的养分供应,故而秧苗素质并不受影响。而另有部分秧苗根系则可以在膜面上生长相互缠结以及植物纤维膜自身对秧苗的支持作用,秧苗可以相互联接形成牢固的毯状结构,但由于育秧土用量少,单位面积质量轻,故而可以形成尺寸很大的机插秧秧块,这些秧块可以卷起来置于插秧机上,从而减少秧块更换频率,减轻用工,提高机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