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技术的研发针对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的关键部件研发。 当前铁路车辆轮对生产和检修企业在铁路轮对通过生产和检修线换向时,使用的转盘有电动转盘,气动转盘(亦称转镐)。电动转盘价格较高,维修成本也较高;气动转盘直接从车轴中部顶起轮对进行手工或者自动换向。不适合带齿轮箱、制动盘的轮对以及客车城轨及动车段车辆轮对的检修,同时因为转镐高出地面,影响车间整体美感和安全生产,正逐步被使用企业淘汰,在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的设计中转筒的为最为核心,转筒的优化将最大化的减少各种电动气动装置的使用,进而简化装置整体。 二、核心设计 本内置式气动轮用转筒,是通过对转筒进行优化设计,减少整体装置的复杂性。转筒包括筒柱和周侧开的两个槽道,槽道呈“U”形,两槽道位于筒柱所在中心轴旋转对称。其第一槽道一槽面所在平面与第二槽道内一槽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在125°~165°;第二槽道一槽面所在平面与第三槽道内一槽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在25°~65°;槽道内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之和为180°。第一槽道的槽孔和第三槽道的槽孔位置上相互垂直。 具体设计图见提交材料2. 三、技术参数: 转盘提升高度: >50mm 单次旋转角度: 90o 动力: 压缩空气 工作气压 0.5-0.7MPa 控制模式: 一次指令后自动循环旋转 90o 四、具体实施方式 在使用初始状态:在“U”型槽道中有一相对两气动伸缩限位杆为伸展状态,同时在另外“U”型槽道中有一相对两气动伸缩限位杆为收拢状态; 转向状态:此时控制气动举升机机构,转盘在上升过程中,处于伸展状态的气动伸缩限位杆顺着第一槽道作相对运动,当气动伸缩限位杆位于第二槽道内,第二槽道气动伸缩限位杆相互作用,气动伸缩限位杆静止将促使筒柱发生转动,由于第一槽道和第三槽道位置上相互垂直,即当气动伸缩限位杆从第二槽道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筒柱旋转90°,从而完成转盘旋转90度。 复位状态:在气动举升机的达到最大设定行程时,将进行复位,即控制筒柱向下运动,第三槽道顺着液压伸缩限位杆向下运动到达另一端,完成筒柱纵向高度的复位; 循环状态:在复位状态时的气动伸缩限位杆缩进,另外两个处收缩状态的气动伸缩限位杆伸展与第一槽道配合,再次启动液压举升机进行工作,安装上述状态进控制循环往复记性转向工作。 五、本技术已经进入生产使用阶段,目前已经销往中车集团四方股份、唐山工厂;上海申通(北车)和日照车辆段等企业。到目前仍然没有收到不良信息的反馈。 六、获奖情况:本技术获得国家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发明专利也已经进入实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