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立项背景及任务来源 天津市属资源型严重缺水城市,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60m3,加上入境和外调水资源量也不过370 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4。随着我市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发展需求与水资源条件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工业和生活用水不断的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农业是用水大户,占全市总用水量的50%左右,农业灌溉现状供水量10~11亿m3,农业灌溉需水量缺口5~8亿m3,解决农业灌溉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就是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才能破解水资源的瓶颈制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灌溉用水控制在11亿m3以内,这是我市2020年以前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刚性约束,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这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理念,我市明确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以及阶段性控制目标。 农业用水效率直接关系到全市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的实现。 我市利用地下水灌溉的耕地面积300多万亩,现有农用机井2.3万眼,年开采量7~8亿m3,浅层地下水局部区域存在超采现象,深层地下水全部为超采区,全市地下水超采严重。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是节约用水的两个主要环节,目前,工程节水我市成绩斐然,而管理节水是我市农业节水的薄弱环节。 为保护我市地下水,控制地下水超采现象,减缓地面沉降速度,在我市所有农业机井上配备计量设施,实行农业用水计量管理、按方收费,是贯彻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管理节水的根本出路。我市农业灌溉计量管理水平落后,有计量设施的不足1%,因此,率先在地下水灌区安装农业灌溉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对节约水资源、抑制地面沉降,改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实施非常迫切,十分必要。 2013年7月,《农业灌溉智能化计量控制系统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市财政局组织的专家论证,2013年8月批准了该项目立项,列为天津市财政局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项目由天津市津水工程新技术开发公司承担,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天津市水务局农田水利处、天津市武清区水利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共同协作完成。 2.主要应用示范内容 该项目主要应用示范内容包括二项: ⑴井灌区农业用水计量管理新技术示范工程建设。 在武清区大王古镇大王古村40眼机井和河北屯镇小杨庄村10眼机井上安装50套农业智能化计量控制设备,实现用水的自动计量和收费管理,实现地下水变化的动态监测。 ⑵井灌区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监控中心建设。 在武清区河北屯镇政府安装一套井灌区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利用GPRS通讯天线,将河北屯镇农用机井的用水量和用水总量、地下水位等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显示,实现区域化的农业灌溉用水和地下水的动态化进行宏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