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项目由贺州市科学技术局2015年下达项目立项,由贺州市农业科学院(原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项目第一承担单位,负责“贺州市食用菌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贺科产1506013)项目实施工作。课题计划起止年限为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课题计划总投资20万元,由贺州市科学技术局提供科技经费2万,贺州市万园生态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科技经费18万。 2.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 项目针对目前贺州市食用菌行业现状,提出了新发展模式,是以新品种新技术新平台研究为目的,以引进新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先进的栽培方法作为技术支持,开发新的科教平台为依托,打造能够利用目前本土食用菌的材料、人力物力建设一个集食用菌新品引进、新品种栽培、新技术研究与推广、成果转化和科教的科技实验平台。 项目完成性能指标有:①在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建成“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80亩;②建成“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引进黑木耳916、香菇808等2个食用菌新品种实验种植;③培养食用菌专用型科技人员14名、培训农民218人次;④发表“贺州地区黑木耳工厂化生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科技论文一篇;⑤建成食用菌新品种(黑木耳916、香菇808)种植试验区15亩;⑥食用菌新品种(黑木耳916、香菇808)培育区15亩。⑦食用菌新品种(黑木耳916、香菇808)新技术标准化种植展示区50亩;⑧在贺州市内建成贺州市万园生态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昭平县天润林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个集展示、示范、包装于一体的科学种植示范区,2015年-2016年期间累计示范种植食黑木耳超过600万袋。 3.技术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①首创适合贺州地区推广应用的“黑木耳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②在菌渣加工试验开展的过程中,对黑木耳菌渣进行了多样化工利用研究,并取得不错的研究成果;③以引进新品种(黑木耳916、香菇808)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先进的栽培方法作为技术支持,开发新的科教平台为依托。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随着全球食用菌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我国食用菌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必然会由家庭式作坊生产向工厂化生产转变,食用菌产业必将会打破传统生产模式,采用工厂化生产技术,走产业化道路。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对于自然资源的节约使用及生态循环利用,对控制农业污染,进一步开拓农产品下脚料、废弃物的利用,走特色健康农业道路具有重大意义。“黑木耳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是对我地区食用菌产业工厂化道路的探索,在贺州地区黑木耳扶贫产业上成功的运用证明其拥有广阔的市场和生命力,值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5.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项目对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我区存在对食用菌集成技术整体研究不够深入、核心技术开发不足、工厂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下一步我区应该整合本土食用菌自然资源、人才优势、技术需求,打造一个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转化的科研平台。 6.历年获奖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