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2010年10月,承担疆电外送的重要电力通道750kV乌—吐—哈输电线路投运,该线路途经“三十里风区”及“百里风区”等强风区,沿线8级以上风速年平均天数达160天,其中12级及以上大风天气近90天,恶劣的气候环境极大考验了线路的安全运行。2011年3月巡视发现35基塔49支复合绝缘子伞裙环裂、破损,有效爬距降低达20.4%;全线光缆、地线挂点金具出现严重磨损,单体最大磨损截面达50%,940支导线间隔棒因磨损导致支持线夹失效,导线扭绞、鞭击。金具做为输电线路关键组成部件,复合绝缘子破损导致的电气性能降低随时可能造成线路跳闸,金具快速磨损随时可能引发掉串及断线等重大安全事故。本项目研究应用对于提高线路安全运行水平、指导特殊气候环境下电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伞群撕裂,本项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伞裙断裂理论体系。通过分析伞型参数与结构刚度的关系,建立复合绝缘子抗风性能评价体系与设计原则,制定了《新疆电力公司强风区复合绝缘子选型导则》,设计生产了2个型号750kV抗风型复合绝缘子样品,风洞实验验证其能抵御60米/秒风速,产品通过了型式试验,462支复合绝缘子已挂网运行2年,无伞裙断裂情况发生,运行效果较好。 针对金具磨损,本项目开展了金具磨损性能机理分析、技术检测、优化方案研究和金具寿命预测评估,成功研制了连接金具摇摆磨损试验机,编制了耐磨损电力金具相关技术规范,提出了适用于新疆大风区线路金具最佳配合方式的建议,改型金具1747套、间隔棒8598套已挂网运行近2年,无明显磨损现象发生,运行效果较好。 目前该项目成果已经获得了新疆电机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并受理国际发明专利2项,申请及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6项,共发表研究论文8篇(EI和国内核心检索),受邀在国际高电压技术会议(ISH2013,韩国)、国际输配电发展会议(INMR2013,加拿大)作正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