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成果是2013年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产学研合作重大成果转化专题》-“蓝莓在广东山地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项目。项目总经费500万,省科技厅支持100万,企业自筹400万。项目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蓝莓创新团队,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河源蓝莓种植企业东源县深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四个单位联合攻关完成。项目研发时间4年。 蓝莓(Semen trigonellae)中文名越桔,是杜鹃花科越桔属灌木,果实呈蓝色并富含丰富的原花青素,是一种具有较高保健价值、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新兴世界性小浆果果树。蓝莓原产于北美和、俄罗斯,我国北方有野生蓝莓分布。近50年来美国等不断选育耐热南高品种,已在美国南部、墨西哥等形成主产区。中国也是最早在北方进行蓝莓栽培品种的引进研究,近十年适种区域不断南移,在广西、湖南、湖北大面积种植。 本成果主要适用于广东丘陵及坡度小于40度的山坡地种植栽培。本成果包含了广东省山地适宜的蓝莓品种、蓝莓种苗繁育、蓝莓种植等一系列种植技术并制定了广东省蓝莓种植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成果如下: 1.适宜广东地区栽培的蓝莓品种:主要是兔眼和南高系列。 2.蓝莓种苗繁育技术:蓝莓植株可以用扦插和组培方式繁殖。其中蓝莓扦插繁殖的最适宜时间为秋季枝条硬化之后,取下部枝条做扦插插条为佳,其中500ppm浓度的NAA处理对促进蓝莓插条生长效果最优;蓝莓组培繁殖技术中我们进行了蓝莓培养基的改良及生根基质改良。 3.蓝莓专用种植基质专利技术:蓝莓根系纤细,生长微环境环境需要大量的有机物。本专利成果采用引入有益微生物的手段,利用园林枯枝进行发酵,再利用化学措施减低基质的ph,研制蓝莓专用生物有机肥。 4.蓝莓种植基肥配比技术:针对广东山地土壤粘重、贫瘠的普遍问题,我们研发出牛粪:研发泥炭土为1:4比例施用对促进蓝莓生长效果最优,且成本最低。 5.蓝莓修剪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6.蓝莓专用叶面肥配比技术:通过对不同配比的叶面肥对蓝莓不同生长时期的影响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确定蓝莓叶面肥的配方,进而研发适合广东地区的蓝莓专用叶面肥,突破广东目前蓝莓栽培肥料的空白蓝莓不同生长时期最佳叶面肥配方及应用方法。 7.申报的《果实收集装置》专利通过收集槽承接落下的果实,通过设计与收集槽相通的收集容器,便于将分散于收集槽槽底的果实收集起来,解决了落果问题,提高了果实采集的质量和产量。本实用新型的果实收集装置尤其适用于蓝莓等浆果果实的收集。 8.套种技术:为了保持蓝莓连年生产过程中的土壤肥力,采用豆科地被植物与蓝莓的套种技术,既解决广东山地土壤贫瘠、有机物含量较低等制约蓝莓高效生产的问题,又保持了栽培环境的生态环境,保障了连续生产过程中蓝莓的高品质。 本项目联合研发出蓝莓专用基质和发酵蓝莓酒产品。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件,申请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外观设计专利1项。 本技术成果推广:已在广东在广州番禺、从化、河源、清远、韶关梅州及阳江等地推广,种植面积达1万亩,兔眼品种单株产量已达5-6kg。同时广东沙糖桔黄龙病弃荒果园已成功种植蓝莓,蓝莓日后可城为广东省大面积黄龙病果园替代品种,解决目前果农的现实问题。 2014年我们项目组为河源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10万亩蓝莓产业规划,已通过来自国内外蓝莓专家评审。2015年在河源灯塔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顺天镇沙溪村已建立中美蓝莓栽培示范基地,引进20个品种,种植3000亩;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 本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广东省山地蓝莓栽培技术成果是广东省首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长久以来广东省缺少对小浆果的研究,更没有种植基础.本蓝莓技术成果在广东种植的成功,开创并带动了广东新型保健浆果的研究和发展.同时蓝莓酒、蓝莓干等一系列产品的研发也推动了广东果业加工及鲜果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本成果技术成熟,编写出版《蓝莓栽培图解手册》;编制广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列教材《蓝莓生产技术要点》;制定广东省山地蓝莓栽培技术规程;已获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二等奖《高产蓝莓新种引进及栽培技术的推广示范》。 本成果适合广东粤东西北山区大力推广种植.因蓝莓根系需要疏松透气环境,种植蓝莓需要大量有机质,同时忌用化学除草剂,大量推广种植不但没有污染物产生,还对提升土壤地力,改良土壤和改善周围环境有积极影响。另外蓝莓观花、采果、休闲等生态旅游带动,推动了粤东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项目对推动广东省山区土地利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具有很好的社会生态效益。 本项目推广最大的问题是果期正值南方雨季,需要进一步筛选抗性品种或避开雨季采果的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