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现有一次性使用的输液针,使用后需要将其作为医疗废物丢弃。将输液针丢弃时,为避免针头扎伤人或物,通常在针座上加设针套。但是,现有输液针的针套通常是简单地套在针头上,易脱离,导致针头外露,对回收人员造成刺伤。本成果以解决现有输液针的问题。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一种安全输液针,包括:连接座、导管、针座、防护罩、及针管; 针座包括:壳体、开设于壳体的上表面上的滑槽、形成于壳体内的输液通道、分别形成于壳体左右两侧的外表面上的两卡槽、以及形成于输液通道的外表面上的第一限位凸台;连接座、导管、输液通道、以及针管依次串联连通;防护罩包括:套设于输液通道上且能够沿输液通道轴向滑动的防护管、形成于防护管的外周面上与滑槽的位置相对应的凸起部、形成于防护管左右两侧的外表面上的与卡槽配合的两卡扣、以及形成于防护管的内表面上的与第一限位凸台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台;卡槽形成于壳体靠近针管的一端,卡扣形成于防护管远离针管的一端,防护管的长度大于从卡槽开始至针管末端的距离壳体的左右两侧的外表面上还形成有数个防滑纹路输液通道包括:依次串联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二通道的内径,第一通道的外径小于第二通道的外径,第一通道插入导管内,针管插入第二通道内安全输液针还包括:套设于针头上的针套。防护管包括:本体部、以及与本体部相连的连接部; 本体部靠近连接部的一端形成有连接槽、连接部靠近本体部的一端形成有连接扣,本体部通过连接槽和连接扣固定连接;凸起部形成于本体部上,卡扣形成于所连接部上;卡槽形成于壳体靠近针管的一端,卡扣形成于防护管远离针管的一端,防护管的长度大于从卡槽开始至针管末端的距离。 三.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该输液针使用完毕后,可将防护管向靠近针头的方向推动,使得防护管包裹针头,避免针头外露,对回收人员造成刺伤,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成果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输液针的针套易脱离,导致针头外露,对回收人员造成刺伤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暂未应用,未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