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该课题是由国家科技部下达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是针对盐碱、风沙、干旱是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以盐碱地、干旱中低产田改造技术,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区域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而设立的。通过对苏打盐碱地水稻开发技术体系、苏达盐碱地区水土资源持续利用技术及风沙干旱中低产田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四项重大成果:1.盐碱地水稻钵育大苗抗逆栽培技术体系,采用营养钵培育大苗、平衡施肥、土壤改良等系列技术的配套组装,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抗盐碱和抗低温能力,无病害发生,插秧后返青期提前4-7天,每穴分蘖增加4-5个。田间试验和示范推广应用表明,盐碱地水稻产量提高60——100公斤/亩,增产15-25%,增加产值60-100元/亩。这一技术在苏达盐碱地区可广泛应用。2.地下水三维动态模拟与优化管理模型,对试区地下水运动成功实现三维实时模拟,获得了大气、地表水、多层地下水的联系和运动规律,并通过优化管理模型,提出了井群合理布局和最佳开采方案,实现了地下水资源持续利用。 3.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技术,采用多种无污染的矿物原料,研制成TC-1苏达盐碱土改良剂,克服了目前土壤改良剂单纯化学代换的弊端,将物理吸附和化学代换集于一身。试验和应用后土壤中钠离子的浓度降低47.2%-48.3%,土壤团聚体增加120%-15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5%-2.0%,土壤容重降低7%,pH由原来的8.5-10.0下降到7.5-8.5,水稻产量提高10.8%,投入产出比1:25。4.气象测报灌溉管理技术,采用气象预报资料,结合土壤本底和作物系数监测,建立了灌溉管理模型,确定了最佳灌溉时期和灌溉定额。应用表明,用该模型指导灌溉,玉米产量达到764公斤/亩,比经验法提高产量20%,水分利用率提高23.6%;蓖麻产量达128公斤/亩,增产35%;基本实现了精确灌溉,减少了水资源浪费。上述成果具有创新性和较强的实用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