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25499]细鳞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任务来源于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关于下达2020年度吉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吉市监标准字【81】号),计划编号为DBXM033-2020,标准名称为“细鳞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视,生态安全、濒危物种保护、资源恢复增殖越来越受到重视。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Pallas)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鱼属,是名贵冷水经济鱼类,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较高。细鳞鱼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支流太子河、河北小滦河上游、秦岭及额尔齐斯河等水域,目前,仅在中国东北地区有较集中的分布。由于受栖息环境改变和人为因素等双重影响,细鳞鱼种群数量逐年减少,分布范围日趋缩小,野生资源量持续下降,已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种。从本世纪初我省及国内的研究者即开展了细鳞鱼繁育技术研究,并实现了细鳞鱼全人工繁殖,我省还建立了国家级细鳞鱼原种场,每年生产细鳞鱼苗种100多万尾,为濒危种群恢复提供苗种。多年来,为补充濒危的种群资源,保护物种多样性,吉林省渔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市县政府开展细鳞鱼增殖放流活动,通过人工投放苗种来补充自然水域种群数量,近10多年投放苗种累计达100多万尾,使濒危的种质资源得到了一定的恢复。随着放流数量的增加,急需技术规范来规定要求和约束指导放流行为,从而达到预期的放流效果,但目前,除了有行标和地标规定了常规的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技术外,没有细鳞鱼的放流标准,为此,我们提出制定《细鳞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科学指导细鳞鱼的增殖放流,实现资源的有效恢复和维护水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细鳞鱼等濒危冷水鱼,由于分布的局限性及本身生长慢、繁殖力低的特征,极难通过自然恢复衰退的种质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成为其资源增殖的有效手段,近几年吉林省渔业主管部门和相关的市县政府都在致力于开展此项工作。但目前放流缺乏技术指导,对放流前水域环境条件调查,放流的生态量,放流的苗种的质量要求,放流后资源监测和效果评价等缺乏统一规定和科学指导,影响放流效果。本标准规定了细鳞鱼增殖放流的水域环境条件、本底调查、苗种质量要求、检验检疫方法和规则、苗种计数、运输、投放、记录、资源监测、效果评价等技术内容,将更好地指导我省细鳞鱼增殖放流,确保资源有效恢复。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标准起草过程中,工作组收集了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验证,广泛征求和采纳了企业、科研机构、检测机构、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代表的意见。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反映了我省目前细鳞鱼等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成熟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操作性强。该标准在本领域内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完善了我省渔业标准体系;该标准的实施,对于规范细鳞鱼增殖放流活动,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细鳞鱼增殖放流鱼种在野外的存活率,科学评价增殖放流效果,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确保鱼类资源的有效恢复和保护,促进渔业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标准已在吉林省内应用,为资源恢复和苗种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增殖放流苗种的质量,提高亲本和苗种的成活率,为我省负责渔业资源增殖的管理机构、渔政管理机构等进行细鳞鱼增殖放流监督管理提供了统一的监管依据,有利于规范细鳞鱼增殖放流技术,防止盲目无序增殖放流。开展细鳞鱼增殖放流活动,可以扩大社会影响,提升公众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社会效益显著。 ⑥历年获奖情况: 无。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