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任务来源与背景 项目由南宁市科技局根据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管理和科技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2014年南科发字[2014]39号文件下达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利用复合微生物发酵处理木薯秸秆作牛饲料的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合同编号为20142314。 广西木薯秸秆资源丰富,但资源化利用有限,木薯秸秆大量浪费在田间地头,给广西清洁乡村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同时广西近年来草食动物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但优质青贮(微贮)秸秆饲料缺乏,限制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因此,本课题依据前期离出来的瘤胃微生物、混合乳酸菌和EM菌剂前期发酵秸秆的小试结果,进一步优化和确定木薯秸秆生产微生物秸秆饲料的固态发酵流程,形成一套利用自主研发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规模化处理木薯秸秆的技术体系,并利用该技术年处理木薯秸秆1000吨左右;且建立微生物木薯秸秆饲料的生态养殖模式,向基地周边及广西区内木薯产区进行微生物处理木薯秸秆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通过从牛的瘤胃以及市售的微生物菌剂中,筛选出和制备出用于木薯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液),并形成1套复合微生物菌液规模化处理木薯秸秆技术,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液)处理木薯杆,使木薯杆木质素降解,质地变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木薯杆粗蛋白提高12.50%,粗脂肪提高5.56%。 3、技术的创造性及先进性 3.1 研制一种针对木质素含量较高的木薯秸秆处理微生物菌剂。 针对木薯秸秆木质素含量高,难以降解,利用率低的现状,从牛的瘤胃中筛选高效降解木质素微生物菌株,并结合牛只体内益生菌和市售EM菌剂,研制成一种满足木薯秸秆发酵做牛饲料的微生物菌剂,项目明确了由真菌菌剂:乳酸杆菌菌剂:乳酸球菌菌剂:农盛乐EM菌剂=2:2:1:5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木薯秸秆效果最好,适于木薯秸秆发酵处理使用。 3.2 建立一套用于规模化处理木薯秸秆的微生物菌剂的技术体系。 以秸秆固态发酵技术为核心,项目明确了发酵过程中菌剂添加量、主辅料比例以及发酵时间,形成了一套可用于规模化处理木薯秸秆的固体发酵技术流程,并研究了玉米秸秆、木薯秸秆等不同比例混合原料对固态发酵技术的影响,其中按木薯秸秆:玉米杆=4:6的比例,将木薯秸秆使用粉碎机粉碎成5mm颗粒,玉米秆切成1,50px小段,混合后制成混合秸秆发酵原料,生产的混合秸秆发酵饲料效果最好,营养价值最高。编制了《木薯杆微贮饲料生产技术》企业标准,规定了木薯杆微贮饲料原料、微生物菌剂、微贮操作、饲料品质的鉴定及饲喂等技术要求。 4、技术的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项目实施两年,累计生产木薯杆微生物饲料1000吨,并用于进行奶水牛、楼来牛、荷斯坦奶牛的饲养,期间未反生任何不良反应 5、应用情况 期间通过技术推广和培训,带动周边4个养殖户利用木薯杆饲料养牛,共生产木薯杆饲料106吨,有效降低养殖户养殖成本,育肥肉牛可节约成本15,18%,饲养奶水牛可节约成本16,23%。 6、存在问题 6.1 受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木薯秸秆原料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仅在每年11月到次年2月份之间有供给,限制了其全年加工生产。 6.2 制备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小试过程中处理木质素、纤维素效果较好,但是到了大批量处理时,效果没有很好的凸显,主要原因可能是中试过程中进行青贮窖青贮,处理量大,密封效果、厌氧条件等达不到小试的效果,导致菌剂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青贮条件研究。 6.3 与玉米秆、牧草、甘蔗尾叶的禾本科秸秆不同,木薯秸秆硬度大,普通铡草机粉碎效果较差,需要使用具有粉碎功能的铡草机才能达到效果,而一般养殖户、养殖场配备这类铡草机较少,限制了其加工应用和推广。 6.4 由于配套设备不全,人工投入大,导致木薯秸秆发酵饲料生产成本较高,利润小,限制商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