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任务来源 项目来源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2009-2020年)(CARS-25-G-43);②四川省蔬菜创新团队项目(2009-2018);③郫县-四川省农科院院县合作项目(2011-2020年)等多个省部级及地方项目支持下完成。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1)应用领域 本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成都平原及相似气候条件生态区域冬瓜嫁接苗高效生产。 (2)技术原理 在冬瓜双断根嫁接技术原有基础上,在无固态基质的状态下,利用发明的专用装置调节温湿光条件,实现双断根嫁接苗在成都平原早春低温气候条件下高效节能高密度地再生根,解决了成都平原双断嫁接技术无法推广的技术难题。 选育优良砧木,借鉴冬瓜双断根嫁接技术高成活率等嫁接和管理技术,形成冬瓜轻简高效双断根嫁接苗生产技术,提高嫁接成活率,扩大冬瓜应用面积。 3、性能指标 (1)以发现砧木用南瓜下胚轴断根后无需固态基质即可再生根的现象为突破点,集成了冬春季节冬瓜轻简高效双断根嫁接技术。该技术能够在适宜的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条件下每平方米集中诱导双断根嫁接苗2000株以上高效生根。在气生根长至0.5cm-1.0cm后移栽到普通苗床中进行常规育苗管理。该技术通常砧木3-4天长出新根,出根率高,达90%以上。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件。该技术解决了成都平原原有双断根嫁接方法在其独特早春气候条件下推广中增温保温难、嫁接苗出根难、嫁接苗成活壮苗率低等关键问题。 (2)研制出专用的高密度双断根嫁接苗促根设备。在嫁接苗出根阶段,该设备突破了成都及四川原有育苗方式每平方米放置的嫁接苗为220株,可以实现每个平方米促根嫁接苗2400株左右,在砧木出根期消耗的能量仅仅是原有方法耗能的1/10。可以稳定安全实现控制出根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使砧木3-4天出根率达到96%以上。且耗能低,容易控制。获得国家授权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件。 (3)选育并筛选出一个适合冬瓜的双断根嫁接砧木“川砧1号”。该砧木新根再生快、数量多;亲合力强,抗逆性好,根系发达,吸肥水能力强;不影响接穗作物产品的口感品质,不影响或改善接穗瓜类作物商品性,抗土传病害与黒籽南瓜相当,是冬瓜双断根嫁接育苗的优良砧木品种。 (4)集成优选砧木和无固体基质、高密度促根技术及促根装置应用等关键环节,首先突破冬瓜双断根嫁接技术成活率低的关键技术,创新集成出冬瓜双断根嫁接育苗技术,使冬瓜双断根嫁接成活率由60%提升到90%以上,解决了冬瓜双断根嫁接苗成活率低而不能生产应用的问题。 (5)开展双断根嫁接冬瓜套种模式的研究,形成了2套冬瓜双断根嫁接配套栽培模式。 (6)制定了四川省首个瓜类(冬瓜)双断根嫁接育苗地方标准“瓜类蔬菜双断根嫁接育苗技术规程”(DB51/T 1856-2014),在成都平原农技推广机构广泛宣传和培训。 (7)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模式,形成以“政府主导+农技体系(科研单位、农业推广部门)+专业合作社→农民→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技体系→农民”的模式,获得高效快速成果转化。 (8)将冬瓜双断根嫁接技术中的优势环节借鉴应用到传统嫁接技术中,优化完善冬瓜传统嫁接技术,使传统嫁接技术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带动成都平原冬瓜嫁接苗推广应用面积从不到1%提高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