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研发背景: 近十年的城市交通系统建设,是以快速化、机动化为导向的高强度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导致了对慢行交通的忽视甚至侵犯。 发展城市慢行交通是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对打造我国和谐、宜居、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题从慢行交通理念入手,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天津市慢行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及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尝试建立天津市慢行交通系统分区改善的理念,形成“商务区、居住区、旅游休闲区和交通枢纽区”的空间结构,对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分别给出具体的改善措施,并结合实际进行实证研究。 主要内容: 1、梳理天津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现状情况,深入分析中心城区慢行交通问题。 根据天津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中中心城区内部交通方式结构以及2000年和2011年中心城区出行方式对比,总结出中心城区内慢行交通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以及小汽车出行激增的情况。并根据2014年市政设施年报,以及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数据研究,总结出天津慢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主要是慢行交通系统缺乏系统性、道路系统路权分配不合理,道路分隔设施不足、慢行空间单调压抑等四方面问题。 2、分析国内外存在的经验并借鉴。 经过大量的调查,分别列举出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纽约、巴黎等国内外慢行交通先进的城市,总结先进的经验,并根据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寻找有借鉴经验的城市进行归类总结。将以上城市的先进经验归为三类,分别是制定系统的慢行规划、完善的慢行设施、良好的慢行环境。 3、天津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改善措施 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针对天津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规划引领、设施改善、加强管理”的改善措施。 规划引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指导作用;通过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统筹设施布局;编制实施相关的专项规划。 设施改善:路权分配、快慢分行、优化环境。 加强管理:依法管理、倡导慢行。 中心城区整体规划采用的混合用地的形式,本次研究针对不同的用地性质,进行慢行设施的区别设计。在中心城区内,将中心城区分为商业商务区、居住区、休闲旅游区交通枢纽区以及沟通区域的高等级道路。根据各个区域不同的特点提出慢行交通系统的改善措施。 4、天津市慢行交通改善案例分析 针对以上各章提出的慢行交通改善措施,本章选取天津市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地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本课题选取了滨江道商业区和花苑居住区进行慢行交通系统的改善分析。通过分析区域定位和特点,寻找区域内慢行交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