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系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 以珊瑚岛礁生物适应性理论为基础,集成以珊瑚、砗磲、大型海藻和海草等为核心的吹填人工岛岛缘生态系统重建与修复技术,优化适合的稳定礁底技术;研发适合南沙岛礁的代表造礁石珊瑚培植技术;研发适合南沙岛礁的代表典型热带大型红藻和绿藻综合培育技术。评估吹填岛礁区海草生长的环境适宜性,初步把握吹填岛礁的海草移植技术;建立热带海域珊瑚礁砗磲种群重建与扩繁途径。 本研究自主研发了浮标体内的中央控制器,实现了对各传感获取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过程控制;同时,结合近岸环境的特点,研发了GPRS/CDMA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大幅提高了传输效率和稳定性。本观测系统从整体上按照模块化、低功耗、高可靠的要求进行设计,保障了观测系统自主运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该系统连续正常运作超过八个月(共251天),共获取了5548组实时水文、气象观测数据,数据接收率高达92.1%。可见,本研究成果在珊瑚礁海区开展长时间、高时效的水文观测方面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 开展南海岛礁吹填陆域淡水赋存现场调查与监测,揭示了岛礁吹填陆域水质(Cl-含量)随时间和降雨的变化特征;初步建立了岛礁吹填陆域淡水分布随时间和降雨的变化关系;监测了岛礁吹填陆域水体电阻率随时间和降雨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为吹填陆域淡水透镜体系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储备。 发表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