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黑木耳栽培主要在东亚和东南亚。日本、菲律宾、泰国以及我国。我国野生黑木耳分布在东北、华中、华北以及西南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东北黑木耳为最好。黑木耳大规模商品化栽培只有中国。我国也是世界上主要的黑木耳生产国,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黑木耳的主产地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湖北、河南、陕西等几个省份,尤以黑龙江产量最大。其产量由2000年的3157吨增加到2007年的2.73万吨,增长了7.6倍,在全国总产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19%增加到2007年的65%,自2001年以来产量始终在全国遥遥领先。但是优秀的菌种始终制约着食用菌生产。我国目前黑木耳生产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菌种老化、退化,菌丝纯度不高、不粗壮、袋料栽培平均单产比较低。为了选育合适东北地区袋料栽培、高产稳定、朵大肉厚的优良黑木耳菌种,1997年在大兴安岭加格达齐野生木椴采集的籽实体,1998年利用在大兴安岭野籽实体经过耳木分离得到菌株。大兴安岭野生木椴,1998年经过耳木分离得到了12个菌株,通过多年的试栽,09号菌株表现出菊花型耳片、高产、抗病、抗流耳等特点,淘汰了其他菌株,因此定名为“9809”。2004年改为东A“9809”号。2008年被黑龙江省农作物委员会审定为“德金一号”。生物学特性:德金一号(9809):中温型,出耳温度8-24℃,8-10天见耳芽,万袋平均单量可达1.1两干耳,最高单袋产量1.5两干耳。此品种适合袋栽和段木栽培。袋栽出耳耳形朵状,大型,鲜耳黑色,干耳背面有褐色短绒毛,腹面漆黑色,耳片厚,抗逆性强。木耳在开片期喜大水或连阴雨。孢子产生温度范围22-32℃,孢子萌发温度22-25℃,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2-28℃,菌丝生长期间不需要光照,见光袋壁易出耳芽。PH值5.5-6.5最为适宜。该品种适应性强、抗杂能力强,适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