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来源:吉林省农委的水稻超高产、多抗育种材料与方法研究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的超级稻基因挖掘项目,国家“863”高产优质多抗水稻分子品种创制项目;背景:吉林省属寒冷稻作区,该区域内可利用的优良资源相对贫乏,目前采用的育种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为了改善这一现状,进行了此项研究。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吉粳111”是利用优质与香米品种的组合“92D14/长白9号”后代中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出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性能指标:2.1产量表现2007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52.5公斤,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5.2﹪;2008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636.9公斤,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5.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94.7公斤,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平均增产5.3﹪。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956.0公斤,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3.4﹪。2.2抗逆性表现2.2.1抗病性A.抗瘟性:人工接种鉴定,苗瘟表现中感;异地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叶瘟表现感,穗瘟表现中感;2006~2008年在23个田间自然诱发有效鉴定点次中。B.抗稻曲病、纹枯病中抗。2.2.2耐冷性强、较抗倒伏和耐盐碱。2.2.3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分析,稻米品质达到国家4级优质米标准。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使高产、优质、多抗相结合,形成了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吉粳111。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该技术已成熟,吉林省所有中—中晚熟期稻区、辽宁北部、内蒙的中、东、西部及新疆、宁夏、河北部分区域等均可种植。安全性:插秧田生育期间,在施药灭草时期(5~7天)应保持水层在苗高的2/3左右,其余时期一律浅水灌溉(3.0~5.0cm),在定浆期(蜡熟期)及时排除田间存水。生育期间,要进行主要病虫害(稻瘟病、二化螟、纹枯病等)的防治。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应用情况:已在生产上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前景非常好;存在的问题:推广经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