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任务来源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 项目起始、完成时间:2013.1-2015.12 2、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养殖业和饲料业的快速发展,每年畜禽粪便总量达20多亿吨,秸秆原有的饲料用途也正逐渐减弱,进而成为农业废弃物。作物秸秆废弃焚烧、畜禽粪便堆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不论从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角度讲,都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首要问题,利用生物的高温发酵是对于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的最有效途径。有机肥料养分含量低、肥效释放缓慢,若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需要大量施用有机肥,而有机肥大量施用可能影响出苗率降低,后期养分过高而导致作物贪青晚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在农业废弃资源转化过程中有效利用有机肥养分,明确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最适用量尤为重要。本项目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农业领域,以鸡粪、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无害化处理发酵成有机肥,设计有机肥不同用量梯度,研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对大豆、玉米和水稻的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明确有机肥在大豆、玉米和水稻生产中的最佳施用量。 3、主要完成技术指标(主要论点与论据) (1)从施用方式上,大豆、玉米以条施为主,水稻以撒施为主,施用过程中一定要与底土混拌均匀且深施; (2)在大豆生产中,单施有机肥时,推荐有机肥用量15-22.5吨/公顷,可增产2%-4%,但经济效益也随着肥料成本增加而大幅递减,如选择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最适用量为有机肥用量15吨/公顷配施50%常规施肥。 (3)在玉米生产中,不推荐单施有机肥,不仅大大增加了施肥成本,而且产量下降,从有机无机配施角度来看,在施底肥基础上,施用有机肥20吨/公顷为最适用量,可增产2.16%,且保证一定的效益值。 (4)在水稻生产中,不推荐单施有机肥,不仅大大增加了施肥成本,而且产量下降,从有机无机配施角度来看,在配合施用50%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有机肥15吨/公顷为最适用量,可增产3.44%。且保证一定的效益值。 (5)在大豆、玉米、水稻生产中施用有机肥,在保证产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可减施化肥30-50%。 (6)有机肥推广应用示范结果表明:2015年示范面积450亩,大豆、玉米、水稻试验各示范150亩,大豆增产3.53%,玉米增产3.72%,水稻增产4.87%。 (7)发表论文4篇。 4、创新点 本项目研究内容从农业生产中废弃资源再利用的角度出发,以鸡粪、玉米秸秆为主要利用资源,通过先进的微生物加工腐熟技术,制成有机肥料,应用于北方寒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当中,且在施用过程中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既可培肥地力,又可减少因化肥连年施用而引发的面源污染,从施肥角度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废弃资源的再利用,符合现代化农业循环再利用的趋势。 5、社会经济效益 每吨有机肥(以干基80%计算)可解决利用玉米秸秆300公斤,鲜鸡粪1000公斤,应用于大豆、玉米、水稻生产中,以平均施用量15吨/公顷 来计算,可解决秸秆4.5吨,鲜鸡粪15吨,以示范面积450亩计算,可解决秸秆135吨,鲜鸡粪450吨,施用有机肥同时,可节省化肥施用30-50%,以平均化肥成本1200元/公顷计算,可节省化肥成本360-600元/公顷,以示范面积450亩计算,可节约化肥成本10800-18000元。既可解决大量农业废弃资源,又可在有机肥加工过程中解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带来一定的社会价值。 6、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有机肥因为其肥料养分远远低于化肥,且肥效的释放具有缓慢持久的特点,因此在生产中需要大量施用,才能满足各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有机肥大量施用时,若施用方法不当,极容易产生对作物前期出苗的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将有机肥深施,匀施是生产中极待解决的问题,应进一步从农业机械化角度上,研发配套的农业机械。有机肥施用对于土壤改良的效果研究,以及大量施用后是否对土壤重金属沉积产生不良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