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农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存在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主体规模小、流通环节多、流通信息服务滞后,使当前的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信息不能有效的链接,信息资源传导的时效性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造成农产品流通销售信息不能有效的链接,信息资源传导的时效性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造成农产品流通环节复杂和流通成本增加,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农业信息资源促进农业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技术原理 本项目基于ESB架构,融合先进的标准化流程任务管理技术,为用户打造集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安全追溯、生产环境监控、生产过程管理、移动远程查询于一体的云服务平台。平台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异构信息数据与身份信息无缝对应,与涉及到的跨组织、跨平台、跨网络的异构系统融合。 2、性能要求 1)易升级:保证系统交付后,用户所需的新功能可以在不影响现有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并部署完成。 2)易扩展:保证系统交付后,可以通过添加硬件或设备的方式提高系统的承载能力及处理能力,包括提升软件的执行速度; 3)易连通:即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避免意外事故造成用户面临软件“罢工”的问题; 4)易使用:保证软件的标准界面,用户只要熟悉操作系统及其它常用软件,就可以快速学会本系统的各个软件模块,无需特殊培训; 5)易维护:可以轻松地管理与维护整个系统,无需太多复杂的操作。 6)兼容性:能够同上级单位的系统进行数据的沟通、互访操作。 软件技术的进步永不停滞,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采用主流的先进技术可以保证技术的兼容性以及用户需求的适应性,系统的使用寿命也可相应延长。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系统采用传统的大软件思路来开发一个面面俱到的农业产品产、供、销、存及质量管控应用根本不可能实现。不仅开发风险过高,而且用户难于使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本项目产品应用“独立服务组件”模式研发后台系统,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终端软件,并使用“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进行数据整合,根据不同使用场景,为不同人群提供跨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四屏合一”的使用体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体验,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系统功能强大,衍生出的相关服务性应用,符合国内互联网平台建设及电子商务应用的相关要求,从平台建设策略、系统架构、安全维护等层面均做了相对完善的规划,符合建设标准,并建立了完善的系统应急机制,能够满足运营所需的各项条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到江苏、福建等农业生产基地,为地方农产品流通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是整合农产品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增值服务企业,为广大农户及农产品合作社打造一个能够覆盖农产品流通完整供应链、拥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农产品交易综合服务平台。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系统经过安徽省软件测评中心检测,各项设计指标均达标。目前该产品已成功应用到江苏、福建、宁夏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密集地区。目前针对城市互联网时代发展,本产品仍需在系统安全性、环境适配度进行更全面的提升。同时随着用户量增大,对本系统功能性也提出越来越高要求,本平台将针对原有信息资料库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具有知识含量的信息产品,并在网上展示中心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量庞大的、信息真实度可信的、分类清楚的、易于管理的、易于被调用的信息数据库是整个网上展示中心,确保平台的通用性和实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