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项目属于甘肃省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藜麦副产品饲料化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GNCX-2014-33),项目研究起止时间2014年01月 至 2017年12月,项目总经费10.00万元。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项目以藜麦及其副产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藜麦及其副产品秸秆的营养价值评定、加工调制和饲料化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确定最佳藜麦秸秆加工工艺和营养调控技术方案,并通过肉牛、肉羊、奶牛的消化代谢试验研究,形成藜麦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体系,制定藜麦青贮技术1个,发表学术论文3篇,申报发明专利1项。从而实现藜麦副产品高附加值饲料产品市场化和较高经济效益,为甘肃省草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拓宽饲草料资源。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藜麦全株及其秸秆不同生育阶段的不同器官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提出了藜麦生育期营养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规律,为藜麦副产品的饲料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藜麦秸秆裹包青贮(黄贮)技术规程1个;研究提出藜麦秸秆在奶牛、肉牛、肉羊日粮中的最适添加比例,制定出奶牛、肉牛、肉羊添加藜麦秸秆的全混合日粮(TMR)饲料配方3个。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技术的研究成果先后在张掖、金昌、武威、定西、兰州、庆阳等地的肉牛、肉羊、奶牛养殖企业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项目的实施,明确了藜麦在不同生育时期营养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规律,初步提出了藜麦及藜麦秸秆粉碎后直接饲喂、藜麦秸秆青贮(黄贮)加工调制技术,并在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动物上开展了动物试验,为藜麦副产品饲料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目前仍存在藜麦秸秆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及微生物发酵相结合的处理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提高其营养价值,有效地改变秸秆木质素纤维结构提高藜麦秸秆的饲料化利用效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⑥历年获奖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