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复杂网络抗毁性及其在三江源生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是与2014年青海省科技技术厅立项的省级自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为:2014-ZJ-721。本项目由青海师范大学承担完成。本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3篇SCI/EI收录,8篇核心。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召开学术会议2次,资助27人次参加全国各类会议。 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米。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湿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在传统的生态监测方式中,需要人工定期到监测区去采集监测数据、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不能获得实时监测数据。因此,采用物联网技术解决传统监测方法的弊端,实现远程实时监测数据。远程实时监测,需要考虑网络节点的稳定性、网络节点之间传递信息的路径等问题,所以在实际实施之前需要理论上构建一个具有强抗毁性的网络结构。复杂网络关注了系统中个体相互关联作用及其拓扑结构,更好的反映了系统的性质和功能。 本项目结合图论和复杂网络的理论知识,研究复杂网络模型形式化方法和构造性处理技术、拓扑性质、复杂网络的稳定性、鲁棒性和脆弱性,并将这些新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三江源生态监测系统的复杂网络模型构建和性能分析的研究上,分析三江源生态监测网络的稳定性、网络抵抗外界破坏的能力,为三江源生态监测网络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为模拟系统的复杂科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