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29625]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突破及老油田高效开发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石油天然气开采提炼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属于石油开采行业,石油、天然气勘探与油(气)藏工程等学科。中国东部老油区采收率不到30%,剩余油潜力很大。开发实践表明,小断层、薄互储层和薄夹层是影响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因素;由于井间信息少、常规地震分辨率低、油藏描述方法单一,造成油藏模型精度低、多解性大。研发油藏地球物理技术,通过多种地球物理资料联合采集、高精度成像、反演和油藏建横等综合应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是国内外前缘研究热点。2000年开始,在中国石化“十条龙”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持续开展了技术攻关。研究“点线面体”地球物理资料采集方法,获取频率优势互补的高品质地震资料;创新井、地地球物理资料联合处理方法,提高地震资料分辨能力;研制多技术、多资料联合反演、确定性油藏建模等交互应用集成技术平台,解决制约油田开发油减模型精度低、剩余油富集区预测不准的技术难题。1.首创了油藏地球物理资料采集方法,获取了高品质地球物理资料。系统开展了岩石物理及各种地球物理波场传播机理研究,建立了针对复杂油藏的多资料同步立体采集方法,“点线面体”获取了测井、井间地震、3DVSP和高精度三维及三分量地震等资料,实现了时深一致和频率叠合互补的资料采集。2004年国内外首次完成的垦71区块同步立体资料采集,推动了该项技术创新与应用。2.创新研发了井孔地震高精度成像及井、地地球物理资料联合处理技术,提高了地面地震分辨能力。研发了层析反演和优选角度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创新形成了井间地震配套技术,主频达260Hz;研发的3DVSP软件系统,成像质量优于国际商业化软件;研发了基于地震波动和系统辨识理论的地质、测井、井间地震、3DVSP、三维地震等多资料联合处理方法,提高了纵横向分辨能力,优势频带比常规地震拓宽30-50Hz。在胜利、大庆等8个油田应用效果好。3.创建了以自主版权软件为核心的集成技术应用平台,首次实现了多技术、多资料的联合反演、确定性油藏建模等交互研究应用,系统研究了贝叶斯理论多资料融合匹配机理,首次研发了多资料储层联合反演、井间地震“拟露头”条件递推储层建模、地震油气识别与开发动静态资料联合剩余油预测技术,创新形成了多种地球物理资料优势互补、约束的油藏建模技术,建立了确定性的构造、储层和流体模型,模型吻合率达92%以上。准确描述断距5m的小断层、厚度1-2m砂体和0.5m薄夹层,剩余油富集区预测精度提高20%以上。研发形成的特色油藏地球物理软件平台与集成配套技术,已经成为东部老油田实现高效开发的关键支撑技术,提升了国家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该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6件、中石化专有技术15件,发表论文94篇,出版专著4部,制订行业和企业标准7项。近3年,在胜利油田29个区块应用,提高水驱采收率6%以上,增产原油325×10<'4>t,新增经济可采储量2812×10<'4>t,相当于新发现亿吨级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大油田,效益显著。该成果在中国东部老油田全面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