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在对冀北山区珍稀菌类茶树菇、杏鲍菇、秀珍菇、蟹味菇和地区特色品种白金针菇的栽培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优化研究,并建立标准化清洁栽培生产模式,使产成品达到无公害标准。本研究从菌种优化选育、标准化菌种生产、生产地环境监测控制及全程清洁栽培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取得全面详尽的数据,经过三期(年)的小区、中区栽培试验,最终确定了山区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技术范式,即“种(菌种)料(物料)中心+农户”“整体监测+关键点控制”的,以农户分散式栽培为基本单元的,以交易市场为枢纽的区域栽培技术。通过这种模式实现食用菌栽培生产规范化,从引种、菌种生产,到栽培设施、栽培条件、采收加工和运输等各环节,全部清洁化,标准化,彻底改变经验式栽培习惯;两年跟踪监测,生产地环境生态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1)要求;产品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GB7097-2003鲜食用菌卫生标准。实现了在冀北山区规模化生产系列珍稀食药用真菌,全面改善菇品品质,提高了菇农栽培收益,新创经济效益逾300万元。课题使用标准化的颗粒菌种为生产栽培用菌种;在食用菌生产使用了环境生态的监测指标;引入了全程标准化的生产模式进行食用菌生产。该课题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引进和自创技术相结合,吸收各地小型半工厂化和设施加强型的生产模式,标准化其生产方式,使得这种生产模式小可以一家一户进行生产,大可以进行工厂化改造生产,是更为适合我省山区现状的生产模式。希望这种生产模式能为我国食用菌生产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建设奠定技术和产业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