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研究在时间尺度上定量检测了PC和PET微塑料在渤海湾天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2017年-2019年连续三年时间的浓度变化,并探索了微塑料作为新型污染物与重金属和石油烃典型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为渤海湾的微塑料污染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该项目已接收核心期刊1篇,申请实用新型1项。 (二)主要创新点: (1)采用采用碱助热解聚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的方法对渤海湾天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C与PET微塑料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 (2)分析了渤海湾天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C与PET微塑料的时空分布; (3)探索了传统污染物重金属和石油烃与微塑料在沉积物中含量的相关性,为研究微塑料的复合污染提供了基础数据。 (三)获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和使用国,产量占全球比重的24.8% ,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产生海洋塑料垃圾最多的国家,每年排放海洋塑料垃圾约为240方吨,约占全球总量的30%。渤海沿岸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和工业化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该区域的工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微塑料或塑料垃圾,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的危害作用。 本研究以天津海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时间尺度上定量检测了PC和PET微塑料在渤海湾天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2017年-2019年连续三年时间的浓度变化,并探索了微塑料作为新型污染物与重金属和石油烃典型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评估我国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水平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我国海产品的微塑料污染管控和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四)对学科建设、行业技术进步和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新型污染物微塑料也受到了国际社会与科研人员的关注,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生态效应与健康风险已经成为海洋微塑料污染当前研究的核心问题。本研究对于海洋沉积物中微塑料浓度的定量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时间尺度上定量检测了PC和PET微塑料在渤海湾天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2017年-2019年连续三年时间的浓度变化,并探索了微塑料作为新型污染物与重金属和石油烃典型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评估我国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水平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我国海产品的微塑料污染管控和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