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覆膜支架是在金属支架表面覆盖特殊膜性材料的支架,既保留了金属支架的功能,又具有膜性材料的特性,能够处理很多普通支架所不能解决的病变。近年来,应用覆膜支架治疗血管病变日益增多,如冠脉穿孔、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覆膜支架对一些冠状动脉疾病即刻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令人担忧的是远期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发生率。据此前相关报道,冠状动脉穿孔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50%。有报道指出在紧急情况( 冠状动脉穿孔) 应用覆膜支架,6 个月后随访支架内血栓发生率高达 33%; 多组临床研究中报道: 覆膜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发生率5.7% 。血管造影显示聚四氟乙烯( PTFE) 覆膜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为31.6% ,并且主要集中 在支架边缘(支架边缘发生率29.8% ,支架中央发生率8.8% )。 一些报道称,PTFE 覆膜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比 BMS、DES相对要高,其中的机制并不是十分清楚,但可能与血管内皮化延迟( 由于PTFE 膜的阻碍作用) 具有相关性。与BMS 相比,覆膜支架的输送系统要大得多,系统柔顺性差,难以通过迂曲的血管,容易损伤血管,且支架容易发生内漏、移位等。因此,进一步对覆膜支架的改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其意义更加深远。 覆膜支架植入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真性动脉瘤以及假性动脉瘤中均能得到良好的应用,放置覆膜支架以后,可以消除动脉瘤腔内血流,降低瘤腔内压力,不但可以防止动脉瘤继续增大或破裂,甚至可以使动脉瘤完全退化或消失。覆膜支架技术逐步发展,从第 1 代远端直筒覆膜支架发展到第 2 代远端锥形覆膜支架。第 1 代覆膜支架面临许多问题,包括内漏、支架扭曲、支架移位、逆行A 型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破裂等。2009 年前,绝大多数国内医生选择使用长度为 60~130 mm,oversize 为 10%~30% 覆膜支架。这些长度较短的支架材质较硬,不符合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之间接合处形状。根据报道,第 1 代覆膜支架直径过大可能会对主动脉壁产生较大的径向力,进而增加逆行夹层及远端破口的风险,因此,oversize 10%~15% 似乎更合适。2009 年后,长度为 150~240 mm,oversize 为10%~15% 覆膜支架,被更频繁地使用。第 2 代覆膜支架有更长的长度和更合适的 oversize 可供选择,可以减少因潜在主动脉内膜损伤和撕裂导致内漏和逆行 A型主动脉夹层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