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Pestalotiopsis属的P .theae和P.guepinii菌侵染茶叶后的症状表现、菌落及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其致病机理,为茶轮斑病菌与灰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探明了茶树的根、茎、叶中内生细菌的分布规律:侧根>主根>嫩茎>叶片。从福鼎大白茶等5个茶树品种中分离、纯化内生细菌共79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茶炭疽病菌具有一定的拮抗能力的内生细菌29株,并从中筛选获得5株具有较强拮抗能力和防病效果的目标菌株。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BS-1、BS-4、BS-5、BS-6、BS-7等5个菌株对茶炭疽病菌的拮抗效果,并对其抑菌机理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以豆粉等材料作为BS菌株的培养发酵材料。 项目实施期间,采用枯草芽孢杆菌BS-1防治茶炭疽病和轮斑病,示范面积达1050亩次,防治效果高于75%,直接经济效益22.99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篇。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