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互联网在不断发展,作为查询和传递信息的方法,它的价值在不断地提升。这给网站工程带来巨大挑战。2006年ISO/IEC 23026:2006——IEEE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the Internet — Web Site Engineering, Web Site Management, and Web Site Life Cycle问世。为适应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软件工程 用于互联网的推荐实践 网站工程、网站管理和网站生存周期》被纳入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以保持和国际业界一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网站数量为268万,年增长38万个,增长率为16.8%。最新数据佐证庞大并且与日俱增的网站建设工程迫切需要国家标准予以规范。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设计实践,包括一般要求、环境选择、脚本语言和Java等内容。 2.服务器、HTTP和网站事项,包括HTTP应用、缓存有效期、禁用缓存、浏览器语言选择、Robot排除、浏览器容忍性、网站管理员联络、重定向、压缩、网站协议、网站中心页、网站索引和搜索等内容。 3.头信息,包括文件类型声明、标题、元数据、数字签名等内容。 4.主体信息,包括敏感信息披露、知识产权、安全标识、日期和时间、国际因素、带宽效率、导航帮助、活动链接、失效链接、绝对和相对链接、Cookies、框架考虑因素、绘画图像、禁止HTML元素和属性、物理位置信息、服务器独立技术、搜索引擎刷新等内容 5.6个附录:未来潜在领域和后续工作、XML标签和HTML属性值、元数据索引和分类、Robot排除、需求检查清单、颜色数字关联和可视颜色表。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7月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站数量为273万。庞大并且与日俱增的网站建设工程迫切需要国家标准予以规范。 本标准适应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要求,并且保持和国际软件工程业界标准的一致。本标准有助于改善网站的实用性、有效性,并提升网站在组织中的价值;同时,由于考虑了中国行业惯用术语,标准对中国的适用性更好。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使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标准是我国互联网网站工程管理、设计、开发、测试等方面的实用性、指导性标准。标准实施以来国内许多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都积极应用这个标准于互联网软件产品测试、指导网站开发过程改进,该标准对改变设计观念、评价产品的设计、有效提高测试效率和效果、改进网站开发过程、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开发效率、培训网站规划及技术开发人员方面起到了显著指导和约束作用,并使得相关设计人员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软件工程领域标准化工作基本适应了我国软件行业发展需求,但是在标准实施应用方面仍然进步缓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软件行业仍普遍存在重硬偏软的现象,在软件的成本估算、知识产权保护和软件正版化等方面的意识与国外差距较大,相关标准的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是行业的需求方尽管认识到软件工程标准的好处,知道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但是一旦实施具体项目,就会违背软件工程规律,要求赶进度省成本,盲目削减工序,轻视质量保障; 三是行业的乙方重技术轻工程,部分企业对软件工程标准的态度是“不知道”、“没兴趣”,部分企业知道有标准,但是不清楚如何使用,或者觉得使用的初始阶段成本高而收益小,因此不愿意用,使得已经制定的标准不能够确实落地; 四是我国软件工程领域目前所制定的标准仍然是传统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标准,如果要适应当前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软件行业的发展要求,还应加大有针对性的研究力度,发掘标准化新需求,以适应行业的未来发展。 五是我国软件工程领域目前所制定的标准仍然是传统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标准,如果要适应当前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软件行业的发展要求,还应加大有针对性的研究力度,发掘标准化新需求,以适应行业的未来发展。同时,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正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相关标准化工作需要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融合,而软件工程领域军民标准体系具有较好的结合点,具备实现军民标准双向转化融合的基础。 六、历年获奖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