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专利来源与背景: 在医院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患者需要一次性输入多袋血,为了防止两袋血起凝血反应,在两袋血之间需要用生理盐水隔开,让生理盐水先将输液管内上一袋血袋的血液冲洗干净,再继续输入下一代血袋。现在单头输液器在使用时需要在输血袋和生理盐水袋之间不断进行多次拔插调换,操作繁琐且容易导致血液被污染。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一些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6178172A一种双头输血器,公开了将头(1)和头(2)分别与墨菲斯管连接,且头(1)连接生理盐水袋、头(2)连接血袋的技术方案,从而不必频繁拔插输液器,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输血的安全性;再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447567U一种双头输血器,公开了将输液导管和输血导管通过三通管而与滴斗连接的技术方案,输血和输液分别用不同的导管进行输送,从而也不必频繁拔插输液器,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输血的安全性。但是,在现有输血过程中还存在一个大家基本都没有关注到的问题:在输血时,血袋里的血液通常无法完全排出进入输血管,即,血袋里的血液无法完全使用;例如,在输入血液白蛋白、丙球蛋白(规格为50mL一瓶)等成本较昂贵的物质时,通常会剩下5-10mL的物质无法输完,这就导致了物质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治病成本。上述两个双头输血器均无法解决该技术问题,以及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072883U一种多功能采输血器也没有发现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同时也没有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9019593U一种双头输液器,虽然公开了在输液管和输送管之间连通有回流管,通过同时关闭输液管和输送管之间的止流夹并打开回流管上的止流夹将生理盐水引入输血袋中进行清洗的技术方法,解决了血袋中血液浪费的问题,但是在输液管和输送管之间增加连通的回流管,结构变复杂,同时由于有回流管的牵绊,在更换血袋拔插输血穿刺针时操作空间小,且容易不小心将输液穿刺针连带牵扯下来。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头输血器,本新型的双头输血器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提高输血血液的利用率、减少医护人员的调换瓶塞穿刺器的次数、避免凝血反应,输血效率和安全性高。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一种双头输血器,包括第一输液管、第二输液管、三通管、第三输液管和静脉针,所述第三输液管的末端和所述静脉针连通,所述第三输液管上设有滴斗和流量调节器,且所述流量调节器位于所述滴斗和所述静脉针之间,所述第一输液管的头端和所述第二输液管的头端均分别连接有瓶塞穿刺器,所述第一输液管的末端和所述第二输液管的末端分别与所述三通管的其中两个接头连接。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三通管的另一接头与所述第三输液管的头端连接,所述第三输液管上还设有第一止水夹,且所述第一止水夹位于所述三通管和所述滴斗之间,所述第一止水夹和所述滴斗之间设有过滤器;所述第一输液管上设有第二止水夹和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瓶塞穿刺器和所述第二止水夹之间,且所述排气管的末端设有阻塞盖,而且瓶塞穿刺器和所述静脉针上均套设有保护套,滴斗内设有血液过滤网,阻塞盖通过连接绳与所述排气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并且又可以提高血袋内物质利用率的双头输血器。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输血时,只要关闭第二止水夹,打开第一止水夹,输液袋内的血液即可流向静脉针从而进入患者体内;而输血完成后,只要关闭第一止水夹,打开第二止水夹,生理盐水就会从第一输液管流经三通管、第二输液管进入输血袋内,使生理盐水对输血袋中残余的血液进行清理,避免了浪费,提高了血液的使用率;输液时,打开所有的止水夹,使生理盐水通过第一输液管、三通管、第三输液管和静脉针流入人体内,生理盐水流经第三输液管时能够将第三输液管内残余的血液进行清理,净输血管中的血液,避免更换血袋输血时发生凝血反应,同时也提高了血液的利用率。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该专利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时将和院外专业公司合作,进行产品的转化,率先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临床应用。百色市护理质控中心挂靠我院,依托此资源还能将以上的成果产品推广到周边桂滇黔的各个医院,所以应用前景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