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30907]基于“黄芩恶生姜”配伍后黄芩清肺热、燥湿作用变化及相关物质基础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中药、天然药物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一、课题来源 本课题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编号:2016B-054)。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生姜与黄芩配伍属于经典的相恶药对。《本草纲目》云:“相恶者,夺我之能也”,明确提出“相恶”是药物效能制约的减效配伍,后世多沿袭此观点。但是,以医家张仲景为代表的医家却用此药对组方。因此,生姜黄芩相恶内涵及两药配伍是否是临床禁忌一直存在争议。本课题以“黄芩恶生姜”理论为基础,通过药效实验,对比不同配伍比例的黄芩生姜水煎液的“清肺热、清热燥湿”作用,探讨 “黄芩恶生姜”的实际内涵;结合黄芩、生姜中的活性物质含量变化,研究“黄芩生姜”配伍后药效作用变化的物质基础,为两者的合理配伍用药提供依据。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 课题组从文献典籍、药效学、HPLC含量测定、网络药理学机制预测等进行了研究。 (1)文献研究:通过大量文献检索,发现在经典方剂组成及现代临床应用中,黄芩生姜常用配伍比例是1:1及2:1。 (2)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黄芩水煎液、黄芩生姜1:1水煎液均能通过促进胃肠激素GAS、MTL分泌,上调水通道蛋白3、4、8的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FN-γ、IL-4的含量等途径,缓解湿热模型大鼠症状,发挥清热燥湿止泻之功。黄芩生姜1:1配伍对黄芩的清热燥湿作用无显著性影响,而黄芩生姜2:1配伍后对黄芩清热燥湿作用有一定影响。 黄芩水煎液、黄芩与生姜2:1水煎液,对肺热模型大鼠具有清肺热作用。黄芩生姜2:1配伍时,对黄芩的清肺热作用无显著影响,个别指标改善优于黄芩水煎液;黄芩生姜1:1配伍时,削弱了黄芩的清肺热的作用,存在一定的“相恶”减效。 (3)HPLC测定不同配伍比例下生姜对黄芩中化学成分溶出率的影响。黄芩-生姜1:1配伍时,对黄芩各成分的溶出率变化最小,且4成分中除黄芩苷外,其它3成分与黄芩的含量差异无显著差异;其余6种黄芩生姜以不同比例配伍后,显著降低黄芩中化学成分的溶出率,证实生姜对黄芩存在一定的“相恶”关系。 (4)通过网络药理学数据挖掘,发现黄芩治疗肺炎的主要靶点包括IL-1β、TNF、AKT1、MMP9、ADRB2、PTGS2、EGFR等,调控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FoxO等信号通路。黄芩治疗肠胃炎的主要靶点包括TNF、IL-1β、ALB、AKT1等,其中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mTO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MAPK信号通路参与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信号通路。 四、研究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黄芩生姜相恶”属于中药学学术争议,本课题对理论(文献记载)与实践(临床应用)之冲突,通过实验研究,阐释两药“相恶”的内涵,为临床精准配伍提供依据。 本研究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建立与中医病证较吻合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探讨黄芩生姜配伍前后清热燥湿药效作用的变化。中医、现代医学对于中药药效的验证侧重不同,因此实验中既有相应的观察指标(类似于中医症状),又有相关的病理学形态、细胞因子含量测定等指标,以确保实验结论更可靠。从药效与物质基础两方面探讨,为黄芩生姜临床合理配伍提供指导。 五、学术价值、经济效益或社会影响 本研究探讨了黄芩与生姜相恶的内涵,阐释中药学术争议,为两药在临床的精准配伍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用药;可应用于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审辨性思维,启迪科研思路。 六、成果简介公开 本成果简介未涉及商业秘密内容,可以向社会公开。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